1月1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奥泰)申报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施瑞立)获得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实际上,在临床需求、医保控费及资本市场等多方推动下,我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如火如荼。2019年2月,NMPA批准了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的上市,该药是首个中国“国产”生物类似药,2019年也被称为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元年。随后,我国国产生物类似药陆续获批,2019年共获批4款,2020年获批6款,2021年则为9款。
市场观点分析,生物类似药早已被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上与原研药具有可比性,且因其可负担的价格,极大程度上为患者节约了治疗成本,让患者可及、可支付不再成为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原研生物药品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细分赛道的市场机会也逐渐得到挖掘。
国内首个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如何打破壁垒抢占海外市场
托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人白介素6(IL-6)受体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结合可溶性和膜结合性IL-6受体,并抑制由IL-6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005年4月13日,托珠单抗首次在日本获批上市,随后陆续在欧盟、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适应症包括: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巨细胞动脉炎(GCA)、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等。
百奥泰此次获批上市的托珠单抗注射液(BAT-1806、施瑞立)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据了解,百奥泰的托珠单抗最早在2016年7月首次申报临床,2018年5月首次启动临床,其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在2019年启动,并于2021年11月8日在国内率先申报上市。从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申报再到获批,百奥泰处于领先位置。
如今,百奥泰托珠单抗获批,在打破原研生物药市场独占的同时,意味着接下来即将正面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事实上,百奥泰托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同时已经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2021年4月,百奥泰发布关于与Biogen就BAT1806注射液签署授权许可与商业化协议的公告。据协议,Biogen将获得在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全球所有国家的注册、生产和商业化BAT1806的独占权利。
根据协议条款,在BAT1806的III期临床试验取得满意结果的条件下,百奥泰可获得总金额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外加两位数百分比的净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BAT1806的III期临床研究积极数据便于2022年6月的欧洲风湿病学大会上公布。结果表明,BAT1806/BIIB800 与原研药在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药代动力学上具有可比性;同时,在使用原研药后转换为使用BIIB800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安全性或临床相关的免疫原性问题。
除此之外,2022年12月,百奥泰公告,该药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aBLA)获美国FDA受理。在此之前,2022年9月,BAT1806/BIIB800 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已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
行业专家表示,复宏汉霖、信达生物、齐鲁制药等企业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取得的市场成功,印证了生物类似药在研发、生产、商业化、国际化等方面,能够通过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的产品壁垒,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中国企业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取得的进展,也显示出全球舞台对于创新药企的重要市场价值。
原研生物药专利陆续到期
国产生物类似药贴身紧追赶
与参照生物药相比,生物类似药带来的最大优点是费用的节约,比生物药降低20%至30%。在美国,专家推测使用生物类似药可以使十年内潜在的直接成本节省540亿美元。
托珠单抗注射液最早由罗氏与其控股的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联合开发,商品名为“雅美罗”,由于该药在抗风湿药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一直备受行业瞩目。
据罗氏财报,雅美罗在202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28亿瑞士法郎(约30.8亿美元);2021年依然高速增长,销售收入35.62亿瑞士法郎(约38.99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雅美罗最早于2013年4月获批进入国内市场,用于治疗成人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2016年11月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2岁或2岁以上儿童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公立
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雅美罗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115.59%;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接近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82%。
随着原研托珠单抗注射液专利到期,国内外药企纷纷投身于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中,国内除百奥泰之外,还有丽珠
医药、迈博太科两家
企业申报上市,博瑞生物/天广实、浙江海正药业、金宇生物等三家企业处于Ⅲ期临床。
目前,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生物类似药审批制度,并采取了合理的临床管理措施,促进了全球生物类似药的迅速发展。同时,我国生物类似药的注册审批标准正不断与国际接轨。
2021年2月,《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发布,为生物类似药细分领域的产品研发和适应症外推使用正式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
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也提及要加强生物类似药审评
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生物类似药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高我国药物可及性?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生物类似药相关研发或是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