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甲醇  氧化钙    盐酸  烧碱  环氧丙烷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氢氧化钠  异丙醇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创新潜能中药新药研发步入收获期

   日期:2023-07-06     浏览:21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持续推进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加快促进中药新药研制。7月1日,《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正式实施,进一步落实加快推进完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以下简称“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体现中药注册管理的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并加强对中药研制的指导。     伴随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中药新药研发迎来收获期,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药新药和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均首次突破两位数。然而,中药创新也面临一些待解难题,如医疗机构制剂转化难、企业研发投入不高、中药产品出海难等问题,亟待多方发力解除发展瓶颈。       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中药创新药概念更加明确     2020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办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办法》实施,同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细化相关要求。     新注册分类中,中药创新药类别不完全等同于20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第1、2、4、5、6.1类新药。新的中药创新药分类以突出疗效新为特色,重视临床价值评估,注重满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并与以往仅要求在国内未上市的要求不同,要求达到境内外均为新药的要求。     此外,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7月1日起施行。《规定》落地有利于加快推进完善“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体现中药注册管理的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加强对中药研制的指导,为中药新药研发拓展新思路,将极大地激发中药新药研发的新活力。       新药上市跑出加速度2021年获批中药新药数量增长明显     伴随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制度不断深化完善,中药新药获批数量提升。2021年为近年来中药新药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创新中药上市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1件(如图1所示)。除了已经获批的中药新药,截至2023年6月12日,还有21款中药新药在审评中,其中创新药有11款,占比52.38%。       中药新药研发呈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趋势。例如,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2020年,桑枝总生物碱片获批上市,为近10年来首个获批的抗糖尿病中药新药。该药上市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痛风治疗领域,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者预计超过1500万人,抗痛风药物在临床上的需求高速增长,2021年国内首个治疗痛风的中药创新药虎贞清风胶囊获批上市,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还有几个获批的中药创新药受到关注。2021年11月10日,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缘药业)的银翘清热片获批上市,这是自2020年7月1日新的中药注册分类规定实施后,首个获批上市的1.1类中药,其获批上市为外感风热型普通感冒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2年12月29日,新疆华春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创新药参葛补肾胶囊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     从企业来看,近3年来获批中药创新药数量最多的企业是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岭药业),共有3件。康缘药业紧随其后,共有2件。此外,还有其他12家企业有1件药品获批。     以岭药业围绕中药品种研发,聚焦心脑血管、呼吸、精神、内分泌、泌尿、消化等核心治疗领域。现有研发管线覆盖在研中药创新药品种40余个,覆盖临床12个系统疾病。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3亿元,同比增长23.88%;归母净利润23.62亿元,同比增长75.75%。     康缘药业产品治疗领域覆盖呼吸、心脑、骨伤、妇科等。2022年企业年报显示,公司有46个药品为中药独家品种,2022年共有2个中药新药上市,其中苓桂术甘颗粒为首个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向现代药品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实现了中药3.1类新药从无到有的跨越。2022年企业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超两位数增长,其中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3.51亿元,同比上升19.25%。     在研发投入方面,以岭药业2022年投入金额为8.95亿元,同比增长6.87%,占营业收入的7.15%;康缘药业2022年投入金额为6.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28%。两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处于中药行业头部。       中药创新仍有“难”点待解     一是医疗机构制剂转化“难”。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具有较为丰富的人体使用经验、较为规范的制剂配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在新药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是临床经验方与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之间的重要桥梁。但是,医疗机构制剂的研发及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临床定位宽泛、无法证明临床效果、临床数据量少、数据不完整或缺失、临床与成药性脱节等问题,导致人用经验的收集基础相对薄弱、用于支持中药新药研发的临床证据不足,成为现阶段制约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的重要问题。     有专家撰写《后疫情时代创新中药新药研发的策略与思考》一文指出,医疗机构制剂的适应证宽泛、临床定位不明确,日服生药量较大、处方药味数较多、组方重复率高等因素,虽不是影响成药性的绝对原因,但会成为制约新药研发的困难点。临床评价不规范也是阻碍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瓶颈、缺少良好的合作研发平台等问题。     二是中药企业“重销售、轻研发”。产品销售费用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研发能力不足,产品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依靠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众多中药上市企业中,2022年研发费用超过5亿元的仅有5家,分别是以岭药业、天士力、白云山、康缘药业和华润三九,中药企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中药领域头部企业研发费用不及销售费用的10%(如图2所示)。国内中药企业关注终端市场,重视营销渠道,但往往忽视了产品研发的重要性。       百家号“北京商报”发布《研发强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药革新仍待突破》一文称,由于中药新药审批长期套用化药标准,导致中药新药申请难度较大,中药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尽管随着中药研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但研发强度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微信公众号“OMAHA联盟”发布《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现状》一文称,虽然中药企业整体研发投入费用有所提升,但结合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也只有14家上市药企研发投入比超过5%,相较于多数投入比都在10%以上的化药、生物药企业来说,研发投入仍有待提高。     三是中药产品出海“难”。中医药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向世界展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目前中成药在美国市场仍未实现突破,与化药相比,中药的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更为复杂,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需要依托严格的循证评价,但循证医学体系与中医药理论体系难以一一对应,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瓶颈”所在。     微信公众号“米内网”发表《中药1类新药井喷!中药新药研发的痛点与要点有哪些?》一文称,中医药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关键还是要以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为目标,研发符合国际注册标准规范的药品来破冰欧美等市场。根据美国《植物药指南》,中成药可以经进一步研究成为植物药。虽然FDA先后出台不少政策支持植物药进入美国市场,但其对含多成分的植物药的审评审批仍旧非常谨慎。FDA对植物药的审评审批,非常注重质量,包括生产体系、种植体系等,先关注安全性,再关注有效性。     微信公众号“药智网”发布《中药创新药Bi ot ech,“倒”在黎明前》一文称,为了让中医药获得国际认可,中药创新药必须参照甚至沿用西医西药研发中的提取工艺、质量标准、药理研究、临床试验等实质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中医药理论,证明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点评     从近年来中药新药及中药创新药在评以及获批数量来看,目前中药新药研发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步入收获期。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完善“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体现中药注册管理的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加强对中药研制的指导,激发中药创新的新活力。     总体来看,中医药行业持续迎来政策利好,但中药新药研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未来,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迎难而上,深化行业改革、优化行业结构,全力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