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超大型城市应该如何应对?
日期:2023-06-20
浏览:
49
今年以来,到5月底,上海新增2500余张养老床位。到2022年底,上海共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608个,日均供餐能力达到16万客(“客”为单位)。
19日起举行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关于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据了解,上海积极构建农村地区多级养老服务网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展具有生活照料等功能的睦邻点,在村级层面推动老年活动室标准化建设,以多个行政村为片区发展乡村长者照护之家,在每个乡镇建设1个设施、服务、管理均达标的养老院。
据悉,2021年起,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已被纳入上海的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完成超过1.3万户,今年将继续完成5000户。相关部门还探索开设2000多张“家庭照护床位”,由养老机构派出专业团队将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多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相关立法和监督工作。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在2021年3月正式实施,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上海先后制定《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等,明确养老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在各方面的规范要求。同时,上海在国内率先制定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指标,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等级开展动态评价,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建设养老服务“云监管”平台,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着力健全联合执法检查、违法违规信息通报、案件调查配合、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协同机制。
今年3月,相关专项监督调研启动,聚焦重点领域,在全面调研上海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同时,重点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养老产业、养老金融、长期护理保险、老年助餐、异地养老等领域的政策和机制。
根据调研,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方面表示,当下,护理员队伍整体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与实际需要相比,有经验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在养老服务行业中较为缺乏。在智慧养老方面,上海目前已将“智慧养老院”等纳入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但尚未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与养老服务最为紧密的医疗、消防、食品等部门数据还没有做到及时互联互通,数据标准、应用接口等仍待加强匹配;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内容还不丰富,除最基本的应急呼叫外,生活服务、远程医疗等功能还需进一步丰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老年群体消费观念较为传统,对养老服务产品的支付意愿不强。市场主体缺乏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产业集聚度不够;商业养老保险等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购买率依然较低。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方面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养老护理专业建设,从源头上实现护理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相关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的技能等级,鼓励优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护理员实训基地。
该委员会方面提出,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要支持智能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服务提升,提高“政策找人”能力,让政策更加精准化,服务更加人性化;要鼓励支持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智慧平台拓展连锁社区养老服务。要支持企业创新产品推广方式,推动智慧养老用品和服务嵌入老年人居家和社区生活场景。同时,该委员会指出,应针对养老服务产业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和新问题,支持浦东新区开展制定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调研,努力在适老化商业住宅、政府保障性住房统筹发展等方面形成突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