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水中溶氧也会慢慢降低,很多品种的鱼类会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但是有的鱼却不会,比如鲫鱼。在寒冷的冬季里,鲫鱼该如何养殖才能成功越冬呢?
一、改善越冬鲫鱼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1.正确的饲料选择
鲫鱼越冬时需消耗大量蛋白质、能量,导致鱼体消瘦,抵抗力低下。为了提高鲫鱼的越冬能力,越冬前一个月是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叫做“贴秋膘”、“育肥期”。在“育肥期”适当选择高蛋白、高油脂、高能量的高档饲料,应一直喂到越冬前鱼停食为止。
2.合理的饲料投喂策略
华东地区鲫鱼越冬期长,冬季停食过早会导致掉膘严重,鱼体质下降,同时胆囊充盈,肠道无食、细长、壁薄、脆弱,导致抵抗力低下。越冬后卖鱼拉网时,易造成鲫鱼应激、发毛,死亡率升高。而鱼种越冬后投饲时,鲫鱼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抢食较猛,易造成鱼肠道不可逆的损伤和肠炎,鱼体抵抗力下降,为后期疾病的暴发埋下隐患。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结合鲫鱼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在冬季“隔三差五”投喂少量饲料,保持鲫鱼肠道充盈,刺激肠道绒毛,维持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鲫鱼免疫力。
二、池塘管理方式
1.底质管理
经过一段的养殖周期后,池塘底部积累了大量残饵、粪便,导致底质恶化、发黑、发臭,淤泥层厚且内藏大量病菌以及有机物腐败产生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气和沼气等有害物质。冬季病菌、细菌代谢减慢,危害相对较小,但开春后病菌、细菌繁殖快,导致病害增多。为了防止鲫鱼开春后疾病暴发,在越冬前有必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底。能清淤的池塘应尽量清除池底淤泥,不能清淤的池塘,应使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注水后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处理一次,预防冬季和开春鲫鱼竖鳞病、水霉病、赤皮病以及寄生虫病发生。
2.水质管理
冬季养殖池塘水温低,藻类代谢缓慢,光合作用强度低,藻类代谢产生的氧气少,且消耗氨氮的速率慢,这就需要越冬池塘必须保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新水,越冬前池塘溶氧浓度不低于8mg/L,pH值保证在7.5~8.5之间。原池水越冬的,越冬前1~2个月就要停止施有机肥,防止氨氮浓度过高。越冬前要大剂量的用一次水质净化剂,进行彻底降解和驱除水体中的氨氮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并配合消毒剂对池塘消毒。
3.水位管理
冬季华东地区池塘表层水温较低,有时会发生结冰现象。越冬池尽量选择向阳、水源充足、池底保水性好的池塘。为保证鲫鱼安全越冬,需要增加水深,一般成鱼塘水深不低于1.8米,防止结冰后池底水温过低,并保证池塘溶氧量充足。
三、鱼苗入塘管理
古话有云“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腊水放鱼,鱼种猛长”。冬天放鲫鱼苗,鱼苗状,鳞片紧,鱼苗适应能力强,且池塘中病原数量少,鱼苗不易被感染,成活率高。放苗应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中午最合适,尽量减小放苗前水温与越冬池的水温差,使鱼苗尽快适应。入越冬池的鱼苗应保证体质健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入池前鱼体应彻底消毒,再放入池塘。
综上就是鲫鱼的冬季养殖技术要点,水产养殖户朋友可以多多参考,不同品种的鱼生长特性不一样,因为大家要区别的进行日常管理。
关于鲫鱼冬季养殖技术和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