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酸腐病称白霉病(俗称湿塌烂、杨梅烂),是柑桔贮藏期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和产量,果农们一定要及时防治,下面就来说说柑橘酸腐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 柑橘果实酸腐病的症状
柑橘采摘后造成果实损失严重的病害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酸腐病。隶属于真菌性病害,酸腐病是由白地霉病菌感染引发的。在储存时间过长的成熟果实中极容易发生。柑橘酸腐病具有几种典型地表现:发臭、软化、有少许白霉、流水。具体现象为:
1. 后期病果上会长出薄薄的类似于白雪的霉层。并且多数的状况下,病果上还没有长出白霉就会迅速地变为如同烂柿子般的泥团,很难用手拿出。
2. 真菌从柑橘的果蒂或是果皮的伤口处入侵内部,初期病部的果皮有淡黄色或黄褐色的圆形病斑,用手指触摸有感觉很软,有软腐感。
3.会招引果蝇前来产卵,孵化幼蛆。
4. 病果产生酸臭气味浓烈。
5. 病果腐烂软化的同时会流出汁液,感染与其接触的或在下层部位其它好的果实。
二、柑橘果实的发病条件
1.一般条件下,青绿色的柑橘比较抗病。果实的成熟度越高越容易感病。采用在地窖中储存果实的方法和和用薄膜袋包裹贮藏的果子更容易产生酸腐病。
2.正在储藏的果实如果在此期间得了酸腐病,仅需一个就会导致大面积果实的腐烂。酸腐病会发生果实间交叉感染的现象,当一个果实致病流出液体时,当果汁液体流入下层果篮或是流经到其它果实的下部,都会导致别的果实发病。与病果直接接触过的果实,也易受病菌的侵染,危害性极大。
3. 位于*壤中的腐生菌孢子可以借助风、雨或昆虫等传播,采收时工具间的直接接触也能传播病菌。
4. 在温度高且不透风的环境中,腐烂果实流出的汁液会污染好的果子,会导致健果发病。
5. 病菌的繁殖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15℃是果实发病温度的一个临界点,15℃以上才会引起腐烂,而在10℃以下储藏的果实就腐烂地很慢。
6.高温、高湿、缺氧及果子有伤口都会导致酸腐病的发生,夜蛾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越多,发病率越高。
7.果实采摘后所使用的防腐保鲜用水如果不干净,也会导致贮藏的果实发病。
三、柑橘酸腐病的防治方法
1.药物防治
(1)采摘后,用噻菌灵、咪鲜胺、抑霉唑、咪鲜胺锰盐等药剂浸果。
(2)入库前,每立方米面积用5-10克硫磺粉进行熏蒸,或每立方米面积用30-50毫升福尔马林40倍液进行喷雾,然后密闭3-4天,待透风透气后再入库。
2.其他方法
(1)注意采摘方法,减少机械损伤,采摘后在24小时内用“百可得”+咪唑类药物浸果。
(2)在天气良好时进行采摘工作,采摘后将果实放在阴凉处透风,经过4-6天后再入库。
(3)储藏前对果实进行单独包装,发现烂果可做深埋、烧毁处理,避免病菌反复侵染。
柑橘酸腐病在常温下的繁殖速度十分迅速,但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防治方法,就算不将果实放入冷库中储存,也可以将腐烂率降至最低。
关于柑橘酸腐病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