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此病常年均可发生,特别是冬春季节高发,传播范围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所以此病一定要引起养殖户们的重视,下面一起来看看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
仔猪水肿病也称溶血性大肠杆菌病, 该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头部水肿为特征。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细菌学检查, 可作出初步诊断。
1.1 流行病学诊断
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发生于断乳后的仔猪, 1~4个月龄常发, 多为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于春、秋两季发生, 发病率为5%~10%左右, 死亡率高达80%~90%以上。病程短者1~2d死亡, 病程长者达7d以上。
本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但其诱因与饲料或饲养方式突然改变有关, 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引起。
1.2 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 病程短, 死亡率高, 体温不升高, 病猪眼睑、结膜、齿龈水肿, 有时波及颈部及腹部皮下。病猪精神沉郁, 口吐白沫, 呼吸加快而浅表。如果前肢麻痹, 则站立不稳, 如后肢麻痹, 则不能站立, 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 行走时, 四肢无力, 步态不稳, 共济失调。有的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叫。有的猪表现感觉过敏, 触动时发出呻吟或发出嘶哑的嗥叫。
1.3 剖检变化
胃部水肿, 多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 水肿占剖检数80%以上。刀切后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水肿, 胃底部有弥漫性针尖大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水肿, 结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明显, 整个肠系膜呈凉粉状, 切开后有大量组织液流出。
肺充血, 水肿病变也很明显, 此种病变占剖检总数50%左右。部分病猪不表现明显的胃壁水肿, 而表现急性胃肠炎的变化。胃肠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多, 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出血点。
1.4 细菌学检测
1.4.1 取病死猪脾、肝及淋巴结组织, 进行抹片染色镜检, 发现有散在少量的两端呈现钝圆形短杆菌。
1.4.2 取病料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 经过24h在37℃的恒温箱培养, 结果发现培养基表面上长出光滑、灰白、湿润、圆形、边缘整齐、中间稍微隆起的小菌落。再选择典型的菌落, 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和5%的鲜血琼脂培养基上, 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菌落, 鲜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出现。
1.5 鉴别诊断
仔猪水肿病与猪链球菌病、猪瘟、猪丹毒、贫血、胃溃疡等疾病相似, 要加以区别。
1.5.1 猪链球菌病:
此病的急性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的某些症状与水肿病的症状相似, 如共济失调、跛行或不能站立及神经症状。但该病猪体温都升高达40℃以上。所有年龄的猪都易感, 5~11月份多发。病理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 取病料涂片镜检, 可发现单个或双或呈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1.5.2 猪瘟病:
猪瘟病猪也偶有肠水肿病变, 但猪瘟多为急性出血性, 皮肤出血点指压不褪色, 剖检的主要变化是全身淋巴结的大理石样变, 脾脏边缘梗死;肾脏针尖样出血点, 呈麻雀卵肾。
1.5.3 猪丹毒病:
可见眼睑水肿, 急性猪丹毒体温高达42℃~43℃, 皮肤出现紫红斑, 指压褪色。急性死亡呈败血症变化, 可见耳根、颈下和胸前皮肤上有弥漫性充血, 常称大红袍。剖检见肾脏肿大、瘀血, 脾脏充血肿大。
1.5.4 贫血、胃溃疡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水肿。
这类水肿病一般病程较长, 死亡率低, 胃壁无病变, 适当治疗即可好转。
2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用抗仔猪水肿病血清治疗, 可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3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
用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给仔猪免疫, 预防效果较好, 仔猪断乳前14d, 每头颈部肌注2ml。
加强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 早补饲, 训练采食。断乳不要太突然, 也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防止饲料单一或精料过多, 增加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保持圈舍卫生, 消灭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