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生猪  宁夏 

[沅陵电商人物]半生烛光映红星—唐方烛

   日期:2022-11-27     浏览:170    

红星茶场位于五强溪镇,1967年建场,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这座古老的茶场,背靠雪峰山脉,面临沉水河畔,周围数十公里都是炊烟袅袅的林区,茶场早晚云雾辽绕,百鸟齐鸣,茶场土层厚,土质肥沃,更加优化了茶场的自然环境,有着先天优越的地理条件。在与唐老的交谈中,了解到这个茶场是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取得的成果,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如今依旧一直住在这冷清的深山之上,仍然亲历亲为地操劳茶场的工作、操心茶叶的产销,这是唐老如今的一种放不下的情结,也是多年来支撑着他的信念与坚守。唐老一再提到要坚持把种茶制茶这件事情干下去,让后辈牢记坚持做下去的理念。

(图白色衬衣为唐方烛)

1966年冬天,为响应毛主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号召,当时,公社选派2000多人前往沅水南岸的瓜瓢山开荒种茶。1968年成立沅陵县红星茶场,从开荒队伍中选拨100多人留茶场常年管护。为了向毛主席表达忠心,他们在瓜瓢山北岭南面用茶树栽成“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至今依然傲立山头,赫然在目,蓬勃生长。

1970年至1973年,茶场先后迎来101名知青,茶场员工增至200多人,分成五个排。唐方烛原为柳林汊公社农机站技术员兼驻场干部,任一排长和负责管护蔬菜的五排长,成为茶场的主心骨和知青们的好伙伴。多次受到公社表扬后,逐步受到县领导的关注和赏识。县领导来场视察总要同唐方烛拉家常。特别是卓康宁任县委书记期间(1972年至1975年),每年都要上红星茶场二三次,每次都要见唐方烛了解知青生活和开荒种茶情况,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红星茶场)

1974年秋天,红星茶场遭遇风灾,县委副书记谢胜喜到现场察看灾情。返回时,唐陪同谢副书记走山路从茶场翻过瓜瓢山到蒋家溪,谢副书记看到沿途山上到处都是野茶树感到惊喜,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在瓜瓢山扩大茶园开发的建议。1975年春,全县掀起开荒种茶高潮,瓜飘山成立“万亩茶园开发指挥部”,当年茶园面积扩大到600多亩。激情燃烧的岁月,个个精神抖擞,劳动场景热火朝天。1976年、1977年茶场先后又迎来两批知青124人,年龄都在20岁上下,茶场知青人数达225人,加上公社留下的100名青年,总人数达300余人。茶场面积扩大到3700亩。这时,茶园变成来自五湖四海青年人共同的家园和创业基地。

1978年下半年知青开始回城,到1979年8月全部离场。驻场干部也离场另行安排工作。到1979年10月,茶场已经空无一人。往日绿油油的茶园又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茶树有的被干死,有的被冻死,有的依然野蛮生长。在离场的那段日子,大部分知青既有对回城工作的期盼与激动,又有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每一位心里都是牵挂与留恋。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到地方都鼓励大办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当地一直有开金矿的历史。当时,湘西金矿已闻名全国,公社也成立了几十家金矿。看到兴起的商机,他于1982年上半年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做起了黄金生意。到1985年,短短三年间就赚到上百万元资金,成为富甲一方的活财神。但他不想将黄金生意如何做大、发大财,而是想回红星茶场。

1985年4月,时任省农村工作部部长的卓康宁视察五强溪电站工程,提出要上红星茶场看看。当时县乡陪同人员说,茶场早已荒废了。卓康宁一听马上责问在场的县乡干部:“那么好的茶园,凝聚多少知青和干部的心血汗水,怎么就荒废了呢?那个唐方烛现在在哪里?他能不能把茶场恢复起来?”乡镇干部很快找到唐方烛,听到领导召唤之后,他马上放下所有生意,按照乡村组意见,签订了承包经营红星茶场的协议。

回到茶场后,唐方烛看到茶树稀稀拉拉,知青楼成了村民关牛的牛棚,制茶设备也都锈迹斑斑。面对呈现的悲凉场景,他立马着手通过整修知青楼解决职工安置住所。首先,他决意把知青楼的牛屎拉出去。忙完半个月后,他身上的牛屎味用香皂都洗不掉。同时,开工扩建上山公路,将2米宽毛路扩至5米宽通行大小车辆,后来,又将通往茶场3.5公里公路实现路面硬化,又架设电线解决通电问题。招来老员工和老知青30多人抚育茶树、补植茶苗,恢复了茶场往日的热闹景象。1986年底,茶场基础设施实现全面改观。大小车辆可以进入茶场,通高压电的茶场灯火辉煌,除加固安全的知青楼外,还重建一栋知青楼,茶场拥有房产8栋58O0平方米。他筹集投入资金150万元,还投入35万元架通进场高压线路4公里,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光。除此之外,还将红星茶场创办成沅陵县第七中学社会大课堂基地,沅陵县五强溪镇柳林汊九校社会大课堂基地等等。

当时,茶场每年向国家上缴农业特产税5万元,开支员工每天工资200元,请专家制茶,购买设备资金成了空缺。处在危难之际,县人事部门看到他经商办企业的优势,有意安排他去县乡镇企业局担任领导工作。他婉言谢绝,表示自己对红星茶场感情深厚,决不忘记当年上山开荒种茶的那种初心。表明他这辈子的事业就在茶山上,半途而废不是自己的个性。

唐老工作重点是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水平。他说提高品质是一种含金量很高的技术问题。于是,潜心学习种茶技术,到处求师访友。

唐老经常挑着茶叶往常德、益阳、长沙与商家客户及同行切磋交流积累经验和知识,特别是行家的技术之长。在学习和走出去交流过程中,他领悟到其中奥妙,成功经验是“集百家之长”,“向专业人士靠拢"。

工作人员跟唐总合影)

1988年初,他开始向农业科技文化进军。前往省城向湖南农大求教,拜会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朱先明教授。朱教授看到唐方烛种植和加工茶叶路子走得艰辛,他执着苦干精神和钻研学习的诚心让朱教授深受感动。唐老和朱教授很快成了好朋友。在朱教授指导下,1988年,他加入湖南省茶叶学会,红星茶场成为会员单位。朱教授根据红星茶场纬度、海拔、土壤及临近沅江的自然环境,建议红星茶场建成有机茶场。就这样,红星茶场严格按照有机荼标准种植,不施化学肥料,不打农药。到2000年,唐老也炼就成为茶叶专家。当年,湖南省在怀化沅陵县,常德市桃源县召开交流会,他的论文《茶叶质量安全性问题探讨》获优秀论文。同年,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红星茶场挂牌并定点为有机茶基地。2002年红星茶场茶叶获欧盟在中国的代办机构认证为有机茶。此后,欧盟专家每年都要来红星茶场取土,取成品茶,摘茶鲜叶带回检测,每年都通过欧盟检测认证并颁发证书,至今已历时近二十年。

现在,红星茶场拥有有机茶园2000亩,有机野茶园1700亩,还种植杜仲、黄柏、厚朴等中药材300亩,厂房四周及道路两边茶林丰茂,成为四季鲜花盛开的美茶场。五岭春有机茶连续二十二年获欧盟有机认证,获德国色瑞斯有机认证。还获湖南省第二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00年湘黔渝武陵山区名优茶评比获金奖。对此,有人向唐老提出用5000万元高价买断经营权,他不动心。他认为,一辈子做成这件事是自己造福社会的正义之举。

唐方烛认为,知青时代是奋斗创业的年代;伟人峰见证知青茶场传承着欧盟免检茶食品这一世界绿色食品文化。

我们感到:红星茶场是沅陵的又是世界的。金山银山瓜瓢山燃放着的是无尽的耀眼的烛光。唐老对红星茶场有着不可比拟感情,在这里不仅寄托了他的所有梦想,也寄托了他对过去一同战斗的战友和那些知青们的记忆与情感。其实,以他的财力与年纪,完全可以什么也不干,在繁华城市住着享受生活,不至于还亲身投入茶场。在这里的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生的无尚荣光,否则,也不会投入大笔的钱财在这里修路、建房、扩容茶地、升级转型,以至于昔日老友再回来时都吃惊往日的茶场居然成了现在的人间天堂、旅游的景点。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