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家为养殖出更优质的螃蟹,会将一些小规格扣蟹直接杀掉、清除,其实这算是一直浪费。下文是专家2017年在金坛区指前镇开展了全程配合饲料对不同规格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选择3口大小一致且相邻的塘口作为本次的试验塘,分别编为 1 号塘、2 号塘和3号塘,池塘水深为1.5米左右,池塘四周开阔无遮挡。池塘经过标准化蟹塘改造,进排水系统完备,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设防逃板,进排水安装双层过滤网,底部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2. 清塘与消毒
池塘经过两个月充分曝晒后,进水15厘米,采用湿法清塘,每亩用漂白粉25千克+发酵后的茶籽饼2千克,全池泼洒,充分杀死病原微生物和野杂鱼。
3.培肥水质
清塘消毒10天后,采用生物肥料+小球藻进行肥水,具体用量为2.5千克/亩,并视水色情况及时追肥。
4. 种植复合型水草
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伊乐藻。轮叶黑藻南北向呈条带状播种,条带宽2米、间隔5米,行间距1米×1米,在浅滩区种植伊乐藻,通过水位和人工刈割控制水草长势,使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同时注意割出通风沟,并在进入高温季节前将浅滩区的伊乐藻全部捞出,避免高温死亡败坏水质。
5.苗种放养
大眼幼体选自同一育苗塘,并在同一扣蟹塘中进行培育。从扣蟹塘中挑选体质健壮、体表干净、附肢齐全、活力强的3种规格扣蟹进行养殖试验,具体规格分别为10克/只、7克/只、4克/只,放养密度为1200只/亩,分别放养在1号塘、2号塘和3号塘中,在放苗前池塘进行调水解毒,苗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二、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 养
殖全程采用配合饲料、不投喂任何生物饵料,并根据“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3-5月主要以蛋白质含量38%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率为6%。6-8月主要以蛋白质含量30%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率为3%。9-10月以蛋白质含量38%的配合饲料为主,投喂率为7%。精确计算投喂量,同时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2.日常及水质管理
坚持勤巡塘,观察并记录试验池塘的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平时主要采用光合细菌和 EM 原露进行调水,每隔10天左右全池泼洒一次。进水和降雨后及时对塘口进行调水解毒,定期用水质测试盒检测水质。
3.病害防治
坚持“生态防病”的宗旨,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施用微生物制剂、VC和水产用免疫多糖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2017年底,每个试验塘随机采样80只(雄蟹40只、雌蟹40只),测量体重同时将每个试验塘的产量做好记录,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规格对河蟹育成规格及产量的影响
在此试验中我们发现,3个试验塘中的育成规格与产量没有太大差异,其中雌蟹的平均育成规格1号塘>2号塘>3号塘,且1号塘比2号塘高出3.9%,2号塘比3号塘高出5.3%,1号比3号塘高出9.4%。雄蟹的平均育成规格1号塘>2号塘>3号塘,且1号塘比2号塘高出2.8%,2号塘比3号塘高出6.8%,1号塘比3号塘高出9.8%。在产量上我们发现2号塘>1号塘>3号塘,分析原因可能是大规格河蟹在第一次蜕壳时死亡率偏高导致。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规格越小的扣蟹蜕壳时间越早,大规格和中规格扣蟹在蜕壳时间上差异不大,一般相差2~3天,小规格扣蟹在蜕壳时间上一般要提前其他规格1周左右。
四、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发现不同规格对成蟹养殖的育成规格和产量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表明环境因子对河蟹生长的影响比遗传因子更大,通过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小规格扣蟹是可以在育成规格和产量上赶上来。但本试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精力有限、缺乏不同养殖地点的重复试验数据。二是由于天气原因及养殖条件的复杂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缺乏阶段性的采样数据。三是小规格到底是增加了蜕壳次数还是蜕壳增重率提高了,在此试验中并未很好解答。为此我们将通过增加平行试验组并在不同地点开展重复性试验,以及在每次集中蜕壳后采样测量,来更好探索、解答不同规格扣蟹对河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来源:《科学养鱼》
作者:纪连元 肖温温 赵恒亮 张金彪 罗明 王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