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生猪  宁夏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日期:2022-12-23     浏览:2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受市场青睐,但由于南美白对虾对水温、水质要求高,再加上受到各种疾病威胁、自然灾害影响,使养殖成功的难度增大。在2017年商河县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密放轮捕”技术,实现了南美对虾提产增效的目标,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一、材料条件

   1、池塘条件

   地处原盐碱涝洼地区域数量 2 个,面积分别为 6.7 亩、7.1 亩最高有效水位 2.1 米。往年两塘平均亩放虾苗 4 万尾左右,一次放苗,一次收获,亩产量在 400 ~ 500 千克之间。

   2、水源情况

   池塘自身涌冒的地下水和浅层井水,含盐量 4‰。

   3、增氧设备

   叶轮式增氧机 4 台,分置两塘,总功率 12 千瓦。

   4、换水设施

   机井两眼,潜水泵多部。

   5、虾苗与虾料

   选购与上年同一场家生产的虾苗,同一品牌、型号的虾料。

   6、捕捞工具

   每档 20 ~ 50 厘米的地龙多套。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二、方法措施

   1、前期准备

   ①晒塘

   2015年的冬季将池水排干进行池塘晾晒,以减少池塘寄生病原,转化塘底有机物质。

   ②清塘

   2016年4月28日,每亩泼洒生石灰 230 千克,泼洒的同时开启增氧机搅动池水,以提高清塘效果。之后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开启增氧机增氧,并提高底层水温。在原有自身涌冒地下水的基础上,在5月3日人工将两塘注水至 1.5 米。

   ③肥水

   5月8日用用肥水膏和氯化钾肥水;用量为:肥水膏参照产品说明,氯化钾每亩10 千克。

   2、虾苗投放

   5月15诶投放 0.8 ~ 1.0厘米 / 尾规格的虾苗,每亩平均 6.5 万尾;5月27日投放平均 110 克 / 尾规格的淡水白鲳 70 尾。

   3、饵料投喂

   表 1 养殖全程各阶段投饵量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自虾苗入池第二日开始投饵。日投饵量在养殖初期3厘米/尾之前(含3 厘米 / 尾)按投放尾数确定日投饵量,之后按存塘虾体总重确定日投饵量(见表 1),每周调整 1 次投饵量。开始轮捕后,在计算日投饵量时用存塘量减去相应捕捞量。投饵次数:5月16-25日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 9 ∶ 00、18 ∶ 00 进行 ;5月26日后每天投喂4次,时间分别在7∶00、11 ∶ 00、16 ∶ 00 和 20 ∶ 00。

   4、水质调节

   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进入6月份后每天开机3-4小时,进入7月后每塘两台增氧机交替运转,昼夜不停。每5-7天按产品说明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培育的不同批次的有益菌群实现“无缝对接”。6月10、25日各加注池水10厘米,之后每半个月换水10cm一直到9月15日。雨后抛洒抗应激制剂。

   5、轮捕收获

   表 2 轮捕时间及捕捞量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7月12日开始轮捕,根据气温增高和对虾生长等情况,逐渐加大捕捞频率和捕捞量(见表 2)。养殖全程共计轮捕 25 次,轮捕频率为 5.52 次 / 月 ;自轮捕开始至养殖结束,捕捞频率为 2.81 次 /旬。9月30日和10月份分别进行了国庆和中秋前的上市捕捞,也是养殖年度终结前的最后收获。

   三、年度对照

   由两年成本投入和收获效益(分别见表 3、表 4,表中成本和效益数值,均已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全部按今年的购销价格计算)可见,实行密放轮捕的结果 :鲜虾产量提高 38.40%,成鱼产量提高 7.4%,产值提高 38.32%,利润增加38.92%。

   表 3 投入成本对照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表 4 收获效益对照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四、分析与总结

   1、适时密放与疏苗

   生产实际当中加大养殖密度,不仅会加剧对虾达到理想的养成规格和最佳产效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和对虾发病风险,应注意把握密放的时机和限度。

   ①把握较低水温密放轮捕措施:正是利用当地在放苗之后的养殖初期,气温已达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温度,并进入逐步接近最佳生长水温的回升过程。因此在适当加大放养密度的情况下,加大投饵量,可促使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

   ②利用“空闲”水体:通过加大放养密度,可有效提高养殖前期对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

商河县南美白对虾“密放轮捕”提产增效技术

   ③及时疏苗“减负”: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气温升高,虾体增长,池水“负荷”加重,因在7月上旬开始捕捞,并随气温的逐渐升高和池塘载虾量的加大,及时“疏苗”和为水体“减负”,降低虾病的交叉感染率,降低水质调控难度。

   2、混养淡水白鲳

   淡水白鲳可将池塘水体中的残饵和弱、病虾及死虾体及时吞食,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维持水体稳定、减少疾病传播与蔓延途径的作用。

   3、严抓消毒灭源

   轮捕次数越多、频率越高,人工捕捞成本越大,因此除了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外,还应对用过的捕捞工具及时消毒。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