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如何预防和治疗?马铃薯晚疫病可以说是世界性病害,为有效防止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晚疫病的发生、发展,有专家以开阳县双流镇马铃薯产业为例来为大家讲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气候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受气候影响较大, 在多雨季节发病比较严重, 而在少雨、干燥的情况下发病就会较轻或者不发生。在现蕾至花期如遇阴雨天气, 湿度大, 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感病品种, 只要白天达20℃左右, 相对湿度95%以上并持续8h以上, 夜间12℃左右高湿条件持续13h以上即可发生该病, 发病后10天即可流行蔓延。
1.2 品种抗性
目前, 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性均较差, 如费乌瑞它、早大白、大西洋、夏波蒂等由于品质好, 种植面积较大, 且规模种植区品种单一, 气候适宜时, 有利于该病的流行危害。
1.3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不到位, 如田间通风条件变差, 田间湿度大有利该病流行扩散。马铃薯连茬种植, 易导致田间菌源量充足, 土壤带菌、种薯带菌等, 加之连作多年地块一般土壤养分缺乏, 易于该病的发生。
2 发病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为全株型病害, 可侵染叶、茎和薯块, 主要侵害植株的顶端, 以叶片为主。发病初期, 叶片为水渍状小病斑, 扩大后成为圆形、半圆形大病斑, 叶片背面可见白色霉状物;叶柄与茎秆、叶片与叶柄连接部, 或茎秆上出现褐色侵染;表皮韧部变褐、变脆。当湿度较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在低湿高温条件下病斑呈褐色干枯状, 白色霉层不明显。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萎蔫, 发病部位呈现黑色枯焦腐烂状, 最后整个植株湿腐, 有酒精气味。薯块被侵染初期呈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状, 有凹陷, 薯肉水浸状, 变褐腐烂, 并伴随有腐败气味。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环保、有效措施, 在贵州等西南地区可选择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CFK-69.1、I-1085等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品种用于生产。
3.2 晒种、拌种
马铃薯种子从窑里取出后在太阳光下翻晒2 h左右, 剔除烂薯、畸形薯, 然后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催芽。芽长出且将长满芽眼时, 切块, 每块留一二个芽眼, 重约40 g左右, 然后用甲霜灵锰锌按说明书对草木灰或细土拌匀拌种后播种。
3.3 加强栽培管理
选地势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 同时做好开沟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发展。避免偏施氮肥, 适当增施磷钾肥。推广高垄栽培, 尤其在雨水多、墒情好的地区最好采用大垄种植, 以加厚培土层防止该病菌侵染薯块。合理密植, 控制植株徒长。适时播种, 适宜播期最好使其易感病生育期即现蕾开花期错过雨季集中时段。合理轮作, 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连作或套种, 禁止与番茄连作。及时发现、去除中心病株并清理出地块, 减少致病疫霉的传播。
3.4 药物防治
(1) 化学防治。田间马铃薯发生晚疫病时, 可用丁子香酚防治, 其防治率达79.67%;库存期间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银法利) 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效高达86.22%。或用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防效达81.54%。晚疫病爆发时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75ml/667m, 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克露) 0.1~0.15 kg/667 m对水30 kg喷雾防治。
(2) 中草药、生物防治。有研究表明, 苦参、诃子、五倍子中草药80%乙醇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抑制率可达78.1%。生防木霉菌HNA14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治疗效果可达51.4%。
以上是关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介绍的全部内容,种植了马铃薯的农民朋友都可以仔细阅读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