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一、把人才留在乡村的必要性
1、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但是,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新技能掌握能力等普遍较弱,大多仍然从传统农业经营收益中获取有限收入,依然存在返贫致贫的潜在风险。实践表明,人才素质提升是对“脱贫摘帽”农户生计改善最为持续的举措,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关键路径。
2、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单向离土进城使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加剧乡村内部人才短缺矛盾,而且难以吸引外部人才有效进入,导致无法满足农业提质发展和农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成长的专业型、综合型、技能型等多元化人才需求,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制约性日显突出。
3、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城乡一体化格局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矛盾,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大力推进城市人才返乡下乡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乡村人才短缺矛盾,而且能够以人才为载体,牵引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关联要素导入乡村,使乡村要素总体数量增加、组合结构优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性动力机制加快形成。
二、把人才留在乡村的现实问题
1、乡村人才短缺
城乡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发展平台、公共服务等差距也导致乡村青壮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尤其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谁来种地、谁来建设乡村的矛盾不断加剧,乡村难以留住人才。
2、乡村人才断档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年人基本脱离农业生产环节,甚至部分青年人已丧失基本的务农技能。现有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以本土为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收新知识新技能较为困难。随着时间推移,乡村人才队伍断档问题将愈益显现。
3、乡村人才技能脱节
随着乡村产业持续迭代升级和业态创新,培训资源配置没有跟进最新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方面缺乏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化技能培训。
三、把人才留在乡村的实现路径
1、推动乡村本土人员转化为新型高素质农民
本土新型高素质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主力军。通过职业认证、定向扶持和社会保障强化政策激励,培养一支不仅懂技术善经营,而且示范带动性更强的乡村产业领军人才。
2、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人才返乡
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外部环境,重点从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予以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能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引导更多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结合方式进入农业农村,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多元化、轮换式的短期人才服务格局,有效破解目前农村科技人才引不来和留不住的双重困局。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鼓励支持乡村人才创业创新,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进乡村,吸引人才到现场,要在生产服务、创业支持、生活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把人才长期留在乡村。以上就是笔者对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一些浅薄认知,希望大家理性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