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也叫期货农业、合同农业,是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的经营方式,订单农业使得农户的销路有了保障,企业则有了稳定货源,甚至能控制货源品质,因而让这一经营模式受到涉农创业者的青睐。
订单农业的失信困境
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订单农业的核心要点是先从下游拿到足够多的订单,然后在上游深入产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并在产后定价收购运输交付。道理很简单,但中间的难点却不少。
首先,我国传统农业经营分散,效率低下。想要进行有计划的规模化生产并不容易,平台不仅要解决土地、人力、品种分散的问题,同时种植技术较难标准化,产品品质难以把控。
其次,定价问题,订单农业的定价模型是综合考虑往年的市场价格,根据成本投入,计算出价格然后签约。但农产品价格会因为市场供求、天气、政策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导致价格出现较大变动,特别是经济作物,定价不合理将出现违约风险。
订单农业作为以销定产的重要手段,对稳定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合理收益、抵御市场价格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大蒜,葱,姜,猪肉等生产与销售)。然而,在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企业、农户都有违约现象。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一些农户违约,谁出的价高,便把产品卖给谁,有的甚至掺杂使假,以次充优,获取不正当之利。而当产品滞销时,一些企业违约,压价收购或是拖欠款项。对此,规范农户和企业的履约行为,已成为促进订单农业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
订单农业的抱团取暖
诚信缺失导致的单方面毁约让订单农业的基础摇摇欲坠,然而,订单农业的诚信危机并非无解,抱团取暖不失为一个有益尝试。即农业合作社集体订单,聚少成多,化零为整,是一种更具含金量和说服力的订单。
这些年在对待订单农业问题上,农民不愿签约或者不愿履约与对订单企业的信任度也有一定关系。较之于订单企业而言,农民更愿意相信农业合作社,况且集体订单可以集体议价,在争取相对较高回收价格方面享有更大主动权。而作为订单企业来讲,也更愿意和“团体订单”的农业合作社建立关系,这样既可以避免分散签订的人力成本浪费,又可通过合作社对农产品种植技术和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把控,最为关键的是在毁约维权时可以不用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团体订单”在带给农民实惠的同时,也对大家的诚实守信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合作社中所有成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大家对于违约的经济成本、法律成本、道德成本产生敬畏之心,能够对订单农户起到更好的警示和约束作用。
此外,订单农业也可从以下5种形式中找到发展之路:一是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三是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四是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五是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虽然订单农业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导致一定的风险,但是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一种进步。订单农业的作用有目共睹,对于带领农户致富,促进乡村脱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