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生猪  宁夏 

落后先进国家10-15年的中国智能农业,其路在何方?

   日期:2022-11-27     浏览:60    

在近些年期间,我国是大力发展智能设施在农业方面的运用。在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其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

相对于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是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运用整体是落后的,特别是有些智能设备的研发技术还未攻克成功,还处于模仿的阶段,落后于先进国家10-15年。

智能农业-摄图网

智能农业发展是尤为重要的,发展智慧农业发展也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智慧农业对我国的好处也是多多的。

1、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 6×108 t以上,但是因为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者素质不高、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与比较效益依然低下。

而若是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可实现农业大产业的精准布局、技术管控、提质增效,其从根本性地提高生产效率。

2、有利于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2019 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报告》可知,我国 1~3 等的优质耕地占比仅为 27%,基础地力贡献率约为 50%,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 20~30 个百分点。

资源人均分配不均,自然灾害频发是目前国家的基本农业行业情况。当然除此之外,资源浪费也是“病因”。各地实践显示,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提高“水肥药”利用率。在行业大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是能有利于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有利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9)》,2019 年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感指数仅为 0.4972。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食品的观念,从“有的吃”晋升到了“吃得好”。将绿色、安全及其健康作为选择农产品的必要条件。

食品制造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但其所涉及到的人员和环境都是极为复杂,致使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难度大,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若是构筑安全可控的农产品透明供应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管控,这样自然可以降低食品安全的隐患!

4、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农产品进口国和贸易国。虽说排名较前,但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方面还处于“人微言轻”的阶段,这也是由于国际竞争力薄弱造成的。其原因无外乎从两方面进行探究:

①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其种植成本是普遍比国际市场高百分之四十到七十之间。成本高有着人员成本及其资源浪费等因素。若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智慧农业系统,是能很好的节省生产成本及其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接近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②国内市场规模不成熟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是其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农业经营体系中,小农户比例占据较大。小农户发展相较于体系成熟的种植大户来说,在营收方面是处于弱势。然而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能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让小农户增收更有底气。

5、有利于农业科技的研发

经过不断的研发,我国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植物工厂、无人机农业应用等技术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系统以外,其只会农业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未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目前国际情况不难看出,现下高端农业环境传感、生命信息感知设备被美国、日本、德国等企业垄断,大马力高端智能装备较多依赖于进口,动植物生长模型与核心数据主要来自美国、以色列、荷兰、日本等。

中国市场是尤为庞大的,并且作为农业大国其想要推广智慧农业又谈何容易。对于新技术的全面普及除了对技术和功能的了解外,价格也无疑是大家关注的方面。对于中国特色智慧农业的推进工作,是需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

(一)经营主体决定推进路径

1、小农户

①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为目标,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为基础,建立功能完善的区域性农业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为农村小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农业知识服务。

②为小农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信息、生产托管、装备共享等服务,降低智慧农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应用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农户资金紧张的问题。

③开展“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电商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探索电商兴农新模式,为小农户提供产销对接平台,为小农户增收提供新方向及其渠道。

2、家庭农场

①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家庭农场创建智慧农业示范农场。

②以“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为基础,为家庭农场提供菜单式、全程生产托管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

③为家庭农场提供定制性技术套餐和应用方案,支持开展针对性的排产计划。

3、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主体

①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优先支持规模以上的粮食、蔬菜、生猪、奶牛、蛋禽等类别农场或入驻企业(合作社)批量建设国家无人农(牧)场示范基地,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分梯次推进无人自主作业的集成应用,尽快形成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适应的生态化、无人化生产技术体系。

②鼓励社会资本围绕“新基建”农业场景应用落地目标,参与农场 5G 网络、数据中心、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农产品数字供应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批量建设智慧田园、智慧植物工厂、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智慧果园、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等并凸显示范效应。

(二)产业主体决定推进路径

1、智慧种植业

①在规模化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开展“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与精准服务应用示范。

②推动粮食主产区气候智慧型农业模式。

③开展农机、农艺与智能化融合应用示范工程,补齐精准作业覆盖环节不全、智能装备协作效率不高等短板。

④批量建设“无人化(或少人化)农场”“植物工厂”,配套应用嫁接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打药机器人、采摘机器人、设施温室电动作业机器人等,实现无人化或少人化种植场景落地。

2、智慧养殖业

①侧重规模化生猪(1×104 头以上)、奶牛(500 头以上)、蛋鸡 / 肉鸡(叠层栋舍规模 1×105 只以上,立体散养栋舍规模 5×104 只以上)养殖产业,注重畜禽养殖业软硬件集成应用,重点推广动态饲料配方、智能育种、环境精准控制、精准饲喂装备、智慧管理、粪污智能化处理等技术。

②发展陆基工厂养殖(面积 7×107m³ 以上)、网箱养殖(浅水 1.4×106只以上、深海 2×104 只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等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推广应用“无人化(或少人化)渔场”智能感知、可靠传输、精准预测、决策与控制等技术,形成覆盖养殖、捕捞、水产流通与加工等全过程的智慧渔业产业体系。

3、农产品智慧供应链

①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和投产智能加工车间农产品质量无损检测与分级分选系统。

②在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农产品区域性冷链物流节点和骨干网络,保持对农产品储运环境的精准调控。

③依托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县,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追溯平台,示范应用农产品数据联盟链管理新模式,保持高端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监测和可追溯管理。

④在全国农产品主销区,探索农产品供应链智能监管模式,整合智慧农贸系统可视化信息展示、农产品溯源、区块链等功能,保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及时预警、快速响应、源头追溯。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