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潜蝇是水稻种植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害虫,其危害期长,取食部位隐蔽,很多种植户在防治上效果都并不怎么理想。而且,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范围已波及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多个产区。那么该虫害具有要怎么防治好?一起来了解下吧。
稻秆潜蝇的危害特点
稻秆潜蝇主要以幼虫蛀入茎内危害心叶、生长点、幼穗。
1、心叶受害: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为纵裂长条状,严重时心叶扭曲或枯萎。
2、生长点受害:主茎生长点被害,则分蘖增多,植株矮化,抽穗延迟,穗小,秕谷增加。
3、幼穗受害:抽穗困难,颖壳上有孔口,周围常腐烂。穗头变为扭曲的短小白穗,或穗形残缺不全。
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
幼虫在凌晨4-6点孵化,初孵幼虫借露水向下移动,从叶枕处钻入叶鞘,再入侵至心叶中。若无露水,幼虫无法行走与侵入,约2-3个小时后会因身体脱水而死亡。幼虫钻入稻株后5-7天,新叶上逐渐出现被害症状。通常稻杆潜蝇发生与降雨、温度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多露、阳光不足、环境潮湿、田水温度低受害重。海拔3000m以上的山区受害更重。
稻秆潜蝇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利用性诱剂诱杀、毒饵食诱等方式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2、生物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播前进行种衣剂拌种。
(2)合理密植,不偏施、迟施氮肥,进行配方施肥,使水稻生长健壮。
(3)冬季除草,清除越冬场所和杀死部分越冬幼虫,降低虫源基数。
(4)培育壮苗带分蘖、带药移栽。控制田间湿度,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
3、化学防治
亩用70%吡虫啉3-5克+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或1.8%阿维菌素40-80毫升或1%甲维盐10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总的来说,稻秆潜蝇主要会啃食心叶及幼叶,后期还会危害幼穗,不重视防治的话,易造成严重减产。而在防治时,也要根据其具体的病发原因及规律,进行合理的用药,以避免产生药害。
关于稻秆潜蝇防治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全国优质水稻种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