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是枣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主要危害果实,此虫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会导致果实脱落,造成果园减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各位可以参考。
1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在山东省枣庄地区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堆果场和果园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在茧内休眠半年多,到翌年6月中旬开始咬破茧壳陆续出土。幼虫出土后就在地面爬行,寻找草根、树干、土块、石块等缝 隙处结夏茧化蛹。降雨早且降雨量大,越冬幼虫出土早而整齐;降雨晚且降雨量小,则出土晚而不整齐。蛹经过15天左右羽化为成虫。一般6月中下旬陆续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至8月中旬结束。卵多产于果实的萼洼、梗洼和果皮的粗糙部位,在叶片背面、果台、芽、果柄等处也有卵产下。卵经7~10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果面爬行,寻找适当部位后 ,咬破果皮蛀入果内。桃小食心虫历年发 生量变动较大,越冬幼虫出土、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都需要较高的湿度。成虫产卵对湿度要求高,高湿条件产卵多,低湿产卵少, 有时竟相差数十倍,因此,干旱之年发生较轻。
2 危害特征
桃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入果实,在果肉及果核中蛀食,被害果实易脱落。第1代蛀果期在7月,从果实顶部蛀入。蛀孔处留一褐色小点,并稍微凹陷;蛀虫蛀入果心,在枣核周围蛀 食果肉,边吃边排泄,核周围都是虫粪,虫果外形无明显变化。2代危害枣果在8—9月,此期枣果已经接近成熟,在树上不易区别,采收 时部分幼虫未脱出。蛀孔处一般是个小褐点,果形不变,核周围1~3毫米处果肉被食空,装满虫粪。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与产量。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1)冬季封冻前晒虫茧。在秋季(9月)在枣树树干周围埋土堆,诱集越冬幼虫,并于封冻前或早春发芽前,将土堆破碎后撒于田间,由于桃小食心虫越冬虫茧长期暴露在田间,经冬春季风吹、日晒、冷冻后,便逐渐失水而死亡 。
(2)清除树盘内的杂草及其他覆盖物。在幼虫出土和脱果前,整平地面,诱集幼虫,然后随时捕捉;在第1代幼虫脱果前,及时摘除虫果,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
(3)围草诱集幼虫。第1代老熟幼虫脱果后多在树干根颈部作茧,利用这一规律,将枣树主干离地面0.5米处围绑上草环,老幼虫向树上攀爬过程中可诱集到幼虫,每隔7~8天换1次草把,再集中烧毁草把。也可在树干离地面0.2 米处向上涂抹1圈宽5厘米的粘虫胶,粘住脱果的幼虫。
3.2 生物防治
(1)施用白僵菌。白僵菌可以有效杀害白僵菌的活孢子,等孢子接触桃小食心虫后,在其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同时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质毒素,干扰新陈代谢,桃小食心虫4~5天后死亡。死 亡的虫体白色僵硬,体表布满白色粉状孢子和菌丝。孢子借风、昆虫等继续扩散,侵染其他害虫,是一种长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在8月下旬老熟幼虫脱果前,按每亩用菌粉0.5千克、细土30千克,混拌均匀制成菌土,均匀撒 在树盘,落地幼虫接触到白僵菌孢子后,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会发病致死。
(2)释放桃小食心虫寄生蜂。桃小食心虫的寄生蜂有好几种,尤以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和中国齿腿姬蜂的寄生率较高。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将卵产在桃小食心虫卵内,以幼虫寄生在桃小食心虫幼虫体内,当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 出土作茧后被食尽。因此可在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释放桃小食心虫寄生蜂。赤眼蜂是食心虫的卵寄生天敌,雌蜂用产卵器刺破食心虫的卵,把蜂卵产在食心虫卵里面,赤眼蜂幼虫以食心虫卵液作为营养物质发育,使食心 虫的卵不能正常发育,达到控制食心虫数量的目的。这种卵寄生的方式,能将食心虫消灭在卵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害虫的危害。
3.3 化学防治
(1)地面施药防治。①撒毒土。每亩地用15%乐斯本颗粒剂2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0克与细土15~25千克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在树干下地面处,用手耙将药土与土壤混合、整平。乐斯本使用1次即可,辛硫磷应连施2~3次。② 地面喷药。用48%乐斯本乳油300~500倍液,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喷湿地面,耙松地表即可。
(2)树上喷药防治。准确掌握喷药防治适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过早用药,幼虫没有孵化,药液与害虫无法接触;施药过晚,害虫钻蛀果内,药液不能接触虫体,防治效果也不理想。防治最佳时期是幼虫孵化后在果面爬行 的这段时间,及时药物防治。枣庄地区一般在枣果黄豆粒大小时,即7月上中旬进行防治。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剂的推荐标准、浓度、次数的要素施用,并 做好施药的安全防护工作。
桃小食心虫对枣园的危害大,各位种植户在种植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及防治工作,以上是详细的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各位种植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