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甲醇  聚乳酸  绿色甲醇  生物基  浙江大学    绿氨  盐酸  期刊 

港城大彭咏康课题组 JPCL:从原子视角洞察Fe3O4纳米粒子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活性争议及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比较

   日期:2022-09-29     作者:admin    浏览:66    评论:0    
核心提示:#Fe3O4纳米颗粒1 个#过氧化物模拟酶1 个#辣根过氧化物酶1 个#原子视角1 个#活性位点2 个点击蓝字关注我们G
#Fe3O4纳米颗粒 1 #过氧化物模拟酶 1 #辣根过氧化物酶 1 #原子视角 1 #活性位点 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Gao 等人 2007 年首次报道 Fe 3 O 4 纳米颗粒可以 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根据 米氏 (Michaelis-Menten) 参数 发现 Fe 3 O 4 可以提供更好的 活性 (Nat. Nanotechnol. 2007 , 2 , 577 583) 。此后,各种纳米粒子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被广泛 地应用于许多重要领域。鉴于没有统一的 衡量标准来评判这些过氧化物纳米酶的性能, Jiang 等人定义了过氧化物纳米酶的催化常数 ( k cat ) k cat_P  = V max /[P]” [P] 是纳米酶 颗粒的摩尔浓度, V max 指最大反应速率),使用该衡量指标,可以得出 Fe 3 O 4 HRP 活性更高 (Nat. Protoc. 2018 , 13 , 1506−1520) 有趣的是, J i 等人最近实验结果显示 Fe 3 O 4 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相比于 HRP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Nat. Catal. 2021 , 4 , 407−417) Gumpelmayer 等人也认为 Fe 3 O 4 没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 (Angew. Chem., Int. Ed. 2018 , 130 , 14974−14979) ,这些发现和过去十年的研究结论明显 相悖。鉴于 Fe 3 O 4 是此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纳米酶之一,解决上述研究分歧对于未来过氧化物模拟酶的设计意义重大。
近日, 香港城市大学彭咏康课题组 从原子视角分析了这个争议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追溯 HRP 的工作原理以及 k cat 的定义,发现这些分歧的起因是 k cat 公式中对于分母—酶浓度的表示方式各不相同。在生物酶领域中, k cat 指单 个活性位点单位时间内转化为产物的底物分子数,比如具有单个铁卟啉活性单元的 HRP 分子, 一摩尔的 HRP 含有一摩尔的铁卟啉, k cat 等于 V max 除以 HRP 的摩尔浓度。 后来这个计算方式也被广泛地应用在过氧化物纳米酶的研究中。但是,与 HRP 不同的是纳米酶活性位点数量不仅仅与 [ P] 相关,因此直接应用此公式会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具体而言,对于给定的纳米酶, V max 不仅与 [P] 相关, 也与每个 颗粒的表面积 (S NP ) 、单位表面积的位点 密度 (A) 有关。以 300 nm Fe 3 O 4 为例, k cat_Fe  = V max  /[Fe] [Fe]=[P] × S NP × A ,每个 300 nm Fe 3 O 4 表面大约 3.7×10 6 个铁原子活性位点,而每个 HRP 只有一个铁卟啉活性位点 ,因此一个 Fe 3 O 4 颗粒具有的活性位点数远远大于一个 HRP 所具有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只考虑 k cat_P  = V max /[P] 计算时, Fe 3 O 4 的活性可以高于 HRP 。有鉴于此,作者 建议公式中的 [P] 应包含所有颗粒表面活性原子的浓度 来公平合理地对比纳米酶的活性。  
此外,该工作 根据 k cat_Fe 重新比较了文献中不同尺寸的 Fe 3 O 4 活性,有趣的是:如示意图 2 所示,大颗粒 Fe 3 O 4 k cat_Fe 比小颗粒 Fe 3 O 4 高两个数量级左右,这一现象和普遍的认知(纳米催化剂粒径越小活性越高)相反。作者认为这一反差起因 于大颗粒 Fe 3 O 4 的多晶性质,有一些高活性的 Fe 原子 存在于多晶  Fe 3 O 4 的表面晶界处。为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 作者制备了多晶 Fe 3 O 4 p-Fe 3 O 4 )与商业化单晶 Fe 3 O 4 s-Fe 3 O 4 )进行对比和探讨。作者使用 TEM, SEM, XRD 等技术表征 s-Fe 3 O 4 p-Fe 3 O 4 的形貌,尺度,结构 等,通过材料对特征底物 T MB 催化氧化前后的吸光度变化来进行性能的测试和比较,通过米氏方程研究 s-Fe 3 O 4 p-Fe 3 O 4 催化的动力学过程,发现两种材料的 k cat_Fe 存在大约两个数量级的差异。 基于本课题组之前对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机理研究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 14 , 22728−22736 ) :表面低价态活性金属原子与 H 2 O 2 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决定酶促活性的关键。对 Fe 3 O 4 而言,表面 Fe(II) 的数量决定 了所产生的 O H 自由基和被氧化 TMB 的多寡,因此表面 Fe(II) 的含量与所获得的 V max 正相关。相比之下表面 Fe(III) H 2 O 2 的氧化还原低了至少三个数量级,不仅对酶促反应的 V max 没有帮助,反而在 k cat_Fe 的分母 [Fe] 中有一定的占比。 根据上述机理,作者提出 s -Fe 3 O 4 p-Fe 3 O 4 的活性差异是由于这两种材料表面活性 Fe(II) 和惰性 Fe(III) 的不同所导致的。作者接下来使用 XPS,TPO 等测试验证了这一猜想 ,得出了 s -Fe 3 O 4 p-Fe 3 O 4 表面 Fe 的分布 情况和化学状态确实非常不同,即 p-Fe 3 O 4 具有更高的 Fe(II)/Fe(III) 比例, 并且其表面晶界处的 Fe(II) 具有更高 的反应活性。本工作从原子水平的角度阐述了当前研究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提供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方法,对设计高效过氧化物模拟酶有指导性意义。
 

示意图 1.  (a,b)HRP 酶由 Fe(III)- 卟啉和两个氨基酸 (His-42, Arg-38) 共同激活 H 2 O 2 并通过氧化 AH 2 ( 两电子供体 ) 来完成催化循环 (c,d) 其他文献 和该工作中提出的过氧化物模拟酶反应机理。
 

2. 文献及本工作 中获得的 HRP Fe 3 O 4 Michaelis-Menten 参数比较

 
3.  s-Fe 3 O 4 p-Fe 3 O 4 的结构表征。

4.  s-Fe 3 O 4 p-Fe 3 O 4 作为过氧化物纳米酶的活性差异研究。

 
5.  (a-d) s-Fe 3 O 4 p-Fe 3 O 4 活性差异的动力学研究 表面 Fe(II)/Fe(III) 比例 Fe(II) 活性研究, (e) 不同尺寸 p-Fe 3 O 4 k cat_P k cat_Fe 比较。
论文信息
An Atomic Insight into the Confusion on the Activity of Fe 3 O 4  Nanoparticles as Peroxidase Mimetics 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
Yuwei Qiu, Bo Yuan,   Hua Mi,   Jung-Hoon Lee, Shang-Wei Chou   and Yung-Kang Peng.
J. Phys. Chem. Lett. 2022, 13, 8872−8878.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2c02331 

相关进展

香港城大彭咏康课题组:对层状金属氧化物从块体到纳米尺度控制以调控H2O2不同活化路径实现在选择性氧化反应中接近化学计量的利用率

香港城市大学彭咏康课题组《ACS AMI》:揭示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模拟物的机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打赏
 
更多>同类化工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化工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