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甲醇  聚乳酸  绿色甲醇  生物基  浙江大学    绿氨  盐酸  期刊 

建筑企业如何实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

   日期:2022-09-19     作者:admin    浏览:95    评论:0    
核心提示:— 1 —背景以及现状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平衡,狭义上指二氧
  1  
背景以及现状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平衡,狭义上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提出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资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等目标,随后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出台诸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等众多引导性文件支持碳中和和碳达峰,传统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开始逐渐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型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工业、交通、建筑业是碳排放的“三巨头”。 其中建筑业是典型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自2012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2021年达到了7.01%,地位持续稳固,“中国建造”、“基建狂魔”已成为国家名片,需求仍将维持高位。

同时,建筑业仍然存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问题,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调查,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仅次于工业能耗。从国内来看,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超过35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约为35%。综合国内外情况,建筑业碳排放量处于“三巨头”较高位置,并与能源消费、能源转型密切相关,面临减排与节能双重压力,可以说,没有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建筑业走向碳中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  
建筑企业碳中和实施的痛点

建筑企业的碳中和实践仍然处在艰难的探索期,认知上的偏见、技术人才的缺乏、制度保障不足等众多因素导致了变革道路困难重重。

绿色建造理念淡薄,政策规范落实不到位。 一些建筑企业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绿色施工的规定,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绿色施工的标准规范,部分建设单位抱着压缩建材和施工成本的目的粗制滥造,赶工期、使用劣质建造材料等状况层出不穷,导致很多住宅质量粗糙、能耗很大,最后品质差也导致很多才二三十年房龄的房子就面临被拆除,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碳排放;建筑施工企业也不对技术人员进行绿色施工技能培训,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循守旧,不主动落实绿色施工规范,喊口号、挂标语,避重就轻、应付差事等等。

绿色建造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在当前倡导绿色建造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管理内容较为传统,没有把绿色建造的理念贯穿于制度当中。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绿色建造管理机构和专项管理制度,只重视质量、安全、进度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绿色施工成为了管理的死角。此外,制定的绿色建造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具有针对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此种情形导致了企业的建筑施工行为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但工作人员却不遵照执行,或者不完全执行,只是用来装门面,应付检查,形同虚设。这些行为都拖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建造的后腿。

绿色建造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经验不足。 随着建筑业的繁荣发展,建筑从业人员也日益增多。施工人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是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革新的重要因素。一些建筑企业虽然重视施工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但教育培训的内容只是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经验以及管理方法,却没有把绿色建造的理念和技术方法纳入教育培训的内容当中,使得企业和技术人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而改变观念、提高水平、创新技术。企业绿色建造施工技术水平低、技术人员毫无经验或者经验不足,制约了绿色建造水平及管理效能的提高,难以适应建筑绿色建造的发展要求。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建筑企业对ESG信息的披露和运用不够,尚未了解披露ESG信息披露对公司内部经营和外部价值的影响, 没有发挥公司ESG信息披露对于投资的信号传递。 目前,大部分建筑包括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数据和碳排放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对外公布,报告使用者无法了解到绿色建筑的实际节能减排效果和直观的收益情况,导致资金供求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受ESG整体发展的影响,绿色建筑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滞后导致金融机构与绿色建筑开发商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供求对接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建筑企业承接绿色项目的可能性。走绿色发展道路进行改革,必然会在现金流、上下游供应链、股东支持、发展效益和效率等诸多方面遇到困难,建筑企业对此披露的信息不多也会导致绿色建筑的推广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3  
建筑企业发展绿色建筑的举措

建筑企业要配合碳达峰的目标,就要从绿色建筑做起,做好施工的环节,同时要在企业层面做好制度、人员思想等方面的保障。

▌1.  施工环节

第一,改变建造模式。 施工项目可积极推进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大规模采用绿色建材,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绿色建造、智慧建造,降低隐含碳排放,实现节能环保。将工业化建造技术应用到建设中,以高铁站建设为例,建造过程中创新应用装配式站台板、预制站台帽、站台吸音板等技术;应用了装配式彩色混凝土外挂板技术,装配式雨棚技术采用“钢—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尝试采用四面不出筋叠合板,提高构件的标准化率。

第二,改变项目管理方式。 采用“BIM+”技术,促进建筑业和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工程效率。降低隐含碳排放及运行阶段碳排放。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建筑工地实施24小时监控并实时传输数据,可对水电消耗以及环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措施整改,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

第三,改变建筑用能。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可采用太阳能、空气能等技术用于生活热水、照明、取暖等。此外,积极探索将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到高铁站房等项目中,以减少由于传统能源消耗产生的大量碳排放。

第四,打造的示范项目。 低碳技术涵盖建筑全生命期的碳核查、全产业链的碳监管,涉及超低能耗建筑、建筑用能电气化、低碳建材、生态碳汇等行业转型升级热点。通过示范项目的新技术集成应用,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主动作为,更好地融入双碳工作中。例如,低碳数据中心、钢结构住宅、光储直柔建筑、新型储能、新能源供暖、城市生态修复、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BIM正向设计、智能建造、数字化交付等技术,具有行业引领性、创新性,能形成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应予以重点关注。

▌2.  支持环节

绿色施工在项目上的应用是建筑企业在背后的支持的缩影,作为施工单位,应在理念上形成共识,制度上做好监督,人员上进行技术储备。

第一,充分借鉴融合国际国内先进绿色生态理念,加强建筑碳排放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与建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融合和创新模式。持续关注前沿技术、切实掌握综合技术、有效把控专项技术,构建以创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双碳技术体系。学习交流也是促进企业绿色建造技能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小企业向大企业学习,欠发达地区企业向发达地区企业学习,建筑企业应积极交流推广绿色建造的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开展技术指导、交流合作、成果推广。

第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机制,制定落实举措,加强双碳专项人才建设,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设计人员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设计人员解决双碳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需推动构建与双碳工作相适应的内部质量管理闭环体系,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

第三,打造碳中和人才体系。 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绿色建造理念,加强绿色建造及管理全员培训,确保全体从业人员吃透政策、熟悉规范、掌握技能。其次,工作人员要提高对建筑施工行为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既要减少对室外环境的污染,也要减少建筑主体的室内环境污染,工作人员就要从源头上把好原材料使用这一关,大力提倡开发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无污染的建筑材料。

第四,建筑方案重视外观与功能实用性的统一。 建筑方案在追求外观美观的同时,需要注意功能和实用性,要更加在乎建筑能效。建筑创作应为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高效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条件,最终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甚至正能建筑。

建筑企业的碳中和之路任重而道远,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建筑企业只有直面挑战,以碳中和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契机,加强人才培养,创建绿色建造管理新体系,研发绿色建造新技术,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无限生机,为全社会碳中和作出贡献。

审核 丨郑思琪

排版编辑丨郑思琪

本文作者孟家琨,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建筑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点击关注我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点赞,赏,安排一下?
 
打赏
 
更多>同类化工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化工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