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仍在持续,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显示,截至2023年1月8日,全球已报告确诊病例超过 6.59亿例 ,死亡超过 660万例 。

由于新冠病毒持续累积突变,免疫逃逸能力越来越强,导致人们在接种病毒后仍会出现感染现象。 如何提前预测病毒的进化轨迹,成为研究人员在下一代疫苗设计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鉴于此,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教授和徐可教授团队通过追踪新冠病毒的进化轨迹, 设计出一种新型新冠广谱疫苗 ,或可抵御未来新冠变异株对人群的侵害。1月4日,该成果正式发表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论文题目为 Vaccination with Span, an antigen guided by SARS-CoV-2 S protein evolution, protects against challenge with viral variants in mice。

2020年4月,新冠病毒流行之初,该团队就开始了这项课题攻关,提出了 “ 基于病毒进化共识序列,优化设计疫苗免疫原” 的新策略,花了十个月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广谱疫苗免疫原Span的序列设计。
并且首次提出 新冠病毒的进化路径 ,发现在人群中存活下来的病毒分离株中, 新冠病毒刺突(Spike,S)蛋白的突变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沿着三条定向路径进化。 其中一条路径是突变导致高细胞感染性的同时保持弱的免疫逃逸能力(如Delta株和Lambda株);第二条路径是突变导致低细胞感染性的同时获得强免疫逃逸能力(如Gamma株);第三条路径的变异株数量相对较少,它们的细胞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同时增强(如Beta株)。这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S蛋白的突变对功能的调控需要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增强或减弱。





许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这款疫苗有别于传统的单序列疫苗,有着较大的概念性创新,从本质上提升了抗原的广谱性。 我们还会持续追踪病毒在真实世界的变异,但采用这种方式做出的广谱疫苗,比过去我们追着病毒跑已经好了很多,走到了病毒的前面。 未来或许五年或十年打一针广谱疫苗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