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CamCellLab ", 关注本公众号。
cription-url="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gEBZ3OWAyk5Gia9fsYFy7CSVszp0JHOMDhxMzduFib89d7icQ2u35j5ibV2hPyNent9iaia3CsDbIZW1KHPPo25EhvVQ/0?wx_fmt=gif" data-fileid="100016198" data-ratio="0.5625" data-s="300,640" src="http://img.dahuagong.com/2023-01-18/tigrgnc4sgq.jpg" data-type="gif" data-w="480" style="outline: currentcolor none 0px;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center;display: initial;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width: 677px !important;"/>
钠离子电池在这个冬天越来越热。
传艺科技2022年12月27日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传艺钠电与中祥航业签署协议,约定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和资源,在民航辅助车辆新能源替代领域,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性价比高的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动力储能系统。 此外,蜂巢能源、蔚蓝锂芯、孚能科技等多家公司近期也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最新进展。 “钠离子电池今年的目标是量产装车,预计上半年可以为江铃新能源送样。 ”孚能科技有关人士2023年1月4日对记者说。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表示,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新技术将贡献增量。 钠离子行业标准制定的提速,将助力打通上下游供应链。 同时,钠离子电池推进速度也在加快,目前行业处于小批量产品测试阶段,实现能量密度130Wh/kg至140Wh/kg,循环寿命3000次左右,预计2023年将开始量产,规模在5GWh以内。
混动技术提升帮助新能源车成本下降
比亚迪近日介绍,继2022年初哥伦比亚市场引入首批500辆比亚迪混动车型后,1200辆比亚迪超级混动新车抵达哥伦比亚。 本次发运的车辆由200辆秦PLUS DM-i和1000辆宋PLUS DM-i组成,创下了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车型单次出口量的历史新高。 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的混动车型近期也纷纷出口海外市场和新建产能,中国混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赢得国际用户认可。
根据比亚迪1月2日的数据,2022年比亚迪DM混动乘用车占公司新能源车的比重为50.94%,稳坐主位。 尝到混动甜头的比亚迪已经计划在2023年推出混动皮卡车型。
另外,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混动车型配备55公里至120公里的动力电池,比起纯电车型动辄500公里起步,电池容量大幅减少,2023年,面对资源价格高企,随着技术的进步,部分混动车型电池容量还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
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将深入材料层次
亿华通2022年12月28日公告,近日与宇通集团控股子公司签订2023年度销售合同约定,宇通轻型、宇通商用向公司合计采购50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相关物料。 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1日披露,未来8个月内,深圳国氢、盐港明珠、东风柳汽、卡盟汽车四方将完成交付投运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伴随2023年氢燃料电池交付大单纷纷签订,2023年氢能新车也开始亮相。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届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发布了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该车氢电版百公里氢能耗只需0.65公斤,在氢转电的过程中,系统还可以高效回收余热进行采暖,保证冬季续航不缩水。
“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有望深入到材料层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此前在包括金属板电堆和石墨板电堆等技术路线都取得了突破,2023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来源: 上海证券报 1月5日文章 俞立严
文中插图是“ 康桥电池能源CamCellLab ”选入的, 本文标题是公众号修改的,文章有删减。
声明: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 。本栏目信息来源及内容仅作为学术课题研究、技术交流等用途,不作为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仅供分享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本公众号转载内容为传播分享知识资讯。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