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发现欧洲最大稀土矿!疫情三年后,全球原料和供应链“去中国化”更严重了?
日期:2023-01-16
作者:admin 浏览:
60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瑞典在北极圈附近发现了欧洲最大的稀土矿床,欧美媒体大肆宣传又离去“中国化”近了一步!瑞典的稀土矿床有多大?真的会威
近日,瑞典在北极圈附近发现了欧洲最大的稀土矿床,欧美媒体大肆宣传又离去“中国化”近了一步!瑞典的稀土矿床有多大?真的会威胁到中国的稀土出口吗?另一方面,有消息称,美国已超过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包括英国)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这两大标志性事件,能说明了疫情三年过后去“去中国化”的态势严峻吗?我国需要如何应对?
瑞典国有矿业公司——卢基矿业(LKAB)1月12日表示,在该国最北部城镇基律纳 (Kinura)附近发现了欧洲已知最大的稀土矿藏。该公司发布的重要声明指出,在瑞典北部位于重要铁矿产区—Per Geijer矿床附近的地下540米深处
,发现大量稀土矿床,含有约超100万吨稀土氧化物矿产资源。
据了解,对这个名为 Per Geijer 的矿床的初步勘探表明,它含有 5.85 亿吨矿石,其中有磷灰石,含有磷和其他稀有元素。LKAB 认为,
100 万吨矿床
是包括镨或钕在内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用于生产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体。其稀土的浓度为储存矿石量的
0.18%,
但其庞大的体积使得开采它以将其转化为工业用金属具有潜在的“可持续的利用价值” 。
该瑞典企业首席执行官表示,这是一个好消息,不仅是对瑞典卢基矿业公司、该地区和瑞典人民,而且对欧洲也同样是个好消息。该公司称,新的稀土矿床可以提供生产能源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对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同样至关重要。
瑞典负责能源和商业的部长在声明中说:“电气化、欧盟的自给自足和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独立将从这里开始。”
他认为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欧洲大陆摆脱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目前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风力涡轮机和军事设备的17种矿物中,约98%是由中国生产的。
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瑞典邀请欧盟各国代表在基律纳举行会议,欧盟也认为稀土是该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由于传统上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严重,欧盟长期致力减少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依赖,试图将原材料供应多样化,同时加大在欧洲本土勘探和开采力度。
从稀土资源的情况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发布了《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里面也明确指出了,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所以,世界各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需求非常高,而从稀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南西北都有分布,其中北方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东等地带。
而且,我国的稀土资源非常丰富,在特点上也是别具一格,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这也是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
稀土在我国是“金饭碗”。
同时,根据《采矿技术》记载,中国生产的稀土约占世界供应量的61%,美国仅占市场的15%,位居第二。
根据美国地质勘查局(USGS)数据,2021年世界稀土储量为1.2亿吨,储量分布高度集中,其中约有86.4%集中于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格陵兰岛等地。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数据表明,中国仍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一位在国际机构长期管理环保项目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
:“Per Geijer矿床经济价值不一定很高,中国在稀土市场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可能该矿床没有任何市场优势,尤其是在北欧这种人工成本巨高的地区。开采该矿,更多的可能是源于地缘政治和工业、国家安全的角度。对于这个矿床来说,欧盟对它的需求大于瑞典本身的需求。
在发现该矿后,瑞典副首相兼能源、商业
和工业部长布施(Ebba Busch)表示,欧盟稀土自给自足将从这座矿山开始,需加强欧洲的产业价值链,并为欧洲电气化创造真正机会,在这方面,瑞典采矿业大有作为。
不过,矿床开采的道路可能很长,第一步就是申请 Per Geijer 矿床的开采特许权,以便能够进一步深入调查采矿条件等。如前所述,LKAB的计划是能够在2023年提交开采特许权申请。
“我们已经投入巨资向前推进,我们预计需要几年时间来调查矿床以及可持续开采的条件。
我们对土地使用以及将其开发成矿山所存在的影响尚缺乏了解。
”莫斯特罗姆表示,LKAB在基律纳矿山开采矿石已有130多年。
“欧盟委员会对这一问题保持关注,以确保获得关键材料。”他透露,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研究的《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European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目前,欧盟已将提高原材料自给率列为首要议程,以降低对外来大宗产品的依赖,并加强其推动欧盟本土绿色技术(包括风能和汽车电池)的雄心。
莫斯特罗姆表示,将原材料投放市场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但如果可以加快瑞典和欧盟层面的许可流程,这个时间可以缩短 50% 以上。
“我们必须改变许可流程,以确保在欧洲增加对此类原材料的开采。如今,能够获得原材料与否,是欧洲工业竞争力和气候转型的关键风险因素。”莫斯特罗姆强调了监管挑战,“如果我们真的想追求绿色转型,我们必须找到大幅加快这一进程的方法”。
很明显,区域性的市场波动可能是存在,但是整体改变,这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它的资源开采还没有实现,其次就是它的量也并不大,超过100万吨,相对于我国开采的资源来说,完全不值得一提。
我国内蒙古的巴彦鄂博矿床,自1957年以来一直在生产,包含约4000万吨的储量。就一个地方就可以将力压了瑞典稀土矿。
不过,之前土耳其说的发现7亿吨稀土,还是把我们吓到了一波。但是,这一波稀土发现消息出现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不知道土耳其是真发现,还是没有发现,这让我们琢磨不透。
至少从现有的市场来看,中国的稀土地位是其他国家都无法改变的。
但是,从中这些事件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大趋势,欧盟和美国都十分迫切的希望在贸易上去“中国化”!尤其加上近期统计的三组数据,这种形势越来越明显。
第一组数字:
2022年三月份以来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过了40%,越南超过了30%,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都超过了20%。这说明,全球订单正在快速向东南亚等国转移。
据美国之音网站报导,
美国在2021至2022年度超过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反映了美印贸易关系的不断强化。报道表示,贸易专家说,随着美印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关系,双边贸易增长趋势未来仍会持续。报道援引印度一位专家的话说,印度正在崛起成为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而同时全球企业在减少只依赖中国获取供应商品的状况,并将经营多样化,分流到像印度等其他国家。
2023年春季我国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其中传统产品下降超50%,此次外贸企业出国抢单收效甚微。中国的制造成本出现高于美国的趋势。除人工工资低于美国,其他均高于美国。
第二组数字:
2019年欧盟投资东南亚61亿欧元,2021年竟然高达265亿美元。这种超强投资效应从越南身上看的最清楚,2022年越南的GDP增长达到了8.02%。
戴尔公司准备弃用中国产芯片。苹果,三星,富士康,小米,vivo等都已在印度设厂。东盟和印度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配套供应链,基本可以成型,呈现替代中国的趋势。
第三组数字:
欧盟(包括英国)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22年1-9月,美国从欧洲进口449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是4180亿美元。两者相差310亿美元。
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为北美联盟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前所未有地降为第三。美国已超过中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美间集装箱货运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
这些数字说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廉价优势正在消失,另一方面中国在高科技方面,远远还没有世界不可或缺的地位,美欧正在处心积虑地与中国脱钩。
美国一直都在鼓噪国内以及盟友摆脱中国生产链,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更在着力把生产链搬到其他地方,比如越南、菲律宾、印度以及墨西哥。
疫情关门三年,世界悄悄发生了巨变。中国的高效率,廉价,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招商引资热情高,服务好,投资效益好,市场庞大这些优势,今天看来其实都不是最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制造业去中国化是一个顺藤摸瓜的过程,从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到上游,从低端延伸到中端,最后到高端。
美国想要在某些领域的供应链上进行去我国化的行动,主要表现为一些美国公司想要增加在我国以外国家的产能,这些企业想要跟随美国针对我方,但是又不想放弃在我国的利益。其中戴尔公司表现得就很分裂,一方面宣布计划停用我国的芯片,一方面又表示我国是戴尔公司的重要市场。
虽然,美欧想要跟我国脱钩的计划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应对的话,中国制造会被慢慢排挤出国际供应链,完成与中国制造的脱钩。
要制止去中国化,中国要尽可能展现最大诚意,听取企业的诉求,设身处地为企业的发展考虑,创造更公平,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但是如果还有企业执迷不悟,中国必须亮明态度,必要的应对不可或缺。当然,在不得已而为之时,依然要专业克制,先礼后兵,用一场有理有据,堂堂正正的反制,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全球化的决心和专业能力。更要那些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创繁荣的国际企业看到中国创造开放、公平、共赢的营商环境的意愿和努力。
而我国企业也要从这种事件中吸取教训,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不能完全依赖国际大客户的订单,而要将自己的订单多元化,均摊风险,简而言之,企业与本国产业一同成长,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红利。
来源:矿材网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由网友或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呈现,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下载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