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产业链价格下降终于传导至终端组件。 组件的价格,近期下降得异常凶猛。
能见获悉,近一个月内,组件价格下降约0.4元/W,二线组件价格在1.6元/W左右。市场评论指出,2023年的组件价格甚至要到1.2-1.3元/W的水平。
根据近日的招标结果,组件价格已经开始下探。2022年11月最低中标价格1.845元/W,为双面双玻545Wp及以上组件。2022年12月2元以上的中标价格仍然存在,但为双面双玻组件;最低中标价格来自商丘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设备采购,其中单玻单面带边框组件中标价1.795元/W,供货周期不超过20天(从接发货通知书起)。
如今,市场已经出现更爆炸性的低价。1月11日中国电建26GW组件集采开标,48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根据开标结果,P型组件最低综合报价为1.476元/W,最高报价达到了1.884元/W; N型组件最低报价为1.48元/W, 最高报价为2.01元/W,均由二线组件企业报出。
组件价格是否还有下降空间? SolarWit的分析认为:光 伏组件将会在2023年一季度末降至1.35元。
相较于硅料与硅片,组件端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新一代电池技术频出、巨头的垂直一体化战局、新老玩家疯狂扩产等情况无一不在搅动着组件市场。但另一方面,组件价格的混战已经开启了企业的“大洗牌”。
为何暴跌?
质量保证和供应链管理公司Clean Energy Associates(CEA)曾发布调研结果表示:至2023年,国际市场太阳能组件价格下跌预计将与多晶硅价格下跌同步。
但业内很多专家在分析降价原因时,通常 首先考虑商品价格与供需之间的关系。 从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当前海外地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装机需求。如拉美、中东、欧洲等地,组件厂“淡季不淡”,有部分组件厂甚至已经签订了2023全年一半产能的订单量。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预计全球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为350GW,若按1.25比例超配及10%行业库存测算,对应组件需求为486GW,供过于求现象显著。
其次,组件降价的另一重因素是前文提到的硅料价格。 当前,硅料价格已从2022年高点下跌超40%。据百川盈孚数据,多晶硅料本周五均价每千克130元,较上周五环比下降27%。这意味着光伏组件里,硅成本占比将大幅降低,硅片产出将随着硅料放量大幅度提高。
再次,硅片价格也是组件价格的风向标之一。 不久前,隆基与TCL中环几乎同时降低硅片价格,这一动作不仅影响了二线厂家的扩产节奏,也影响到了通威、协鑫为代表的上游企业长期以来对硅料价格的把控局面,同时也推动了组件降价。
组件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库存情况。 从出货量排名来看,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阿特斯在今年的出货榜单中占据了前5位置,通威太阳能登榜,一道新能源从第三季度的第十名上升至第九名。在今年产业链过剩价格下跌背景下,组件龙头将在2023年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组件价格变动逻辑
当前,“双碳”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业链的任何变动都将对目标推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大局分析首先看政策层面。
如果碳中和是整个行业的大方向,那么绿电就是方向中的核心。 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该意见将“探索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单列于“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项下,指出应引导有需求的用户直接购买绿色电力,为绿电交易市场赋予了“碳中和”时代的特殊意义。
事实上,组件存在着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双重因素。
一方面, 从长远趋势看,组件存在支撑价格上涨的因素。由于光伏属于间歇式电源,发电功率不稳定,再加上绿电与煤电在消费端别无二致,导致市场对绿电的意愿不高,这也使得光伏备受弃光困扰。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答案是四个字:创造市场。
受绿电政策指引的影响,绿电需求提振,这导致光伏电站的收益上升。随之而来,光伏电站对组件价格上涨的接受度也会提高。
简单来说,如果项目投资接受组件价格在1.7-1.8元,那么对于更低的价格就可能没有更大的诉求。
此外,疫情之后, 新能源 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分析人士指出,在需求的承托之下,一线组件在一季度不会低于1.6-1.7元/W。
然而,另一方面, 在国内,双碳目标有整体的路线规划,每年的集中式电站装机必须要完成。去年硅料行业价格暴涨影响了集中式电站装机,通威曾低价中标引导组件行业价格下行,但利润微薄的组件厂家无法跟进。后来恰逢国外需求下降,国内硅料新产能释放,迎来一轮降价。
硅料产能,同样也是影响组件价格的重要因素。随着年内上游硅料产能持续释放,光伏整体供应链将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
SolarWit创始人张治雨表示,预计2023年6月当月有效硅料产出量将突破15万吨,需要全球每年有810GW的组件需求才能消化如此规模的硅料产能,2023年下半年,要排队释放70万吨(可满足315GW组件)硅料产能。这意味着, 硅料的现金成本才是组件价格变动的关键。
最后将组件的价格变化放到电力市场中来看。 电站运营端最大的收益应该来源于电力市场化, 但电网消纳不足是光伏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配备储能。此前组件价格居高使这一方案未能实现,当组件的价格下降至1.8元/W以下,电站的装机性将大幅提升 。 根据业内的测算 : 当电站以10%比例配备储能,大约折算成本为0.2-0.3元/W。当组件价格下降到1.6元时,电站就可以完全消纳储能成本。
与价格牵连的,是产业链间的残酷竞争。根据国家能源局设立目标,2023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亿千瓦,同比增长33%,光伏的生死战在2023年将全面开始。无论降价后的形势是否一片大好,在电力市场化全面实现的未来,光伏企业都要凭真正的实力来应对行情带来的未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