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CamCellLab ", 关注本公众号。
cription-url="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gEBZ3OWAyk5Gia9fsYFy7CSVszp0JHOMDhxMzduFib89d7icQ2u35j5ibV2hPyNent9iaia3CsDbIZW1KHPPo25EhvVQ/0?wx_fmt=gif" data-fileid="100016198" data-ratio="0.5625" data-s="300,640" src="http://img.dahuagong.com/2022-12-03/0n3eynn2bve.jpg" data-type="gif" data-w="480" style="outline: currentcolor none 0px;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center;display: initial;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width: 677px !important;"/>
动力电池龙头屡设新公司,宁德时代这是要跨界了吗? 事实是,成立这两家公司,仅是其延展布局、强化产业链影响力、壮大自身的小小“触角”之一。
未来增长需保卫
宁德时代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188.4%,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5.9亿元,同比增长127.0%。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106.78GWh,国内市占率47.62%。
不过,喜人的成绩下,宁德时代也注意到,在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榜中,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紧随其后,稳定在前五,实力不容小觑。 今年10月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比亚迪的装车量更是达到7.73GWh,已经非常接近宁德时代的8.01GWh。
目前,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和规模地位仍然显著,但随着动力电池蛋糕越做越大,胃口大的食客也越来越多,宁德时代正打响未来的增长“保卫战”,利用现有的零部件龙头地位和资本优势,通过涉及广泛的投资版图,围绕产业链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与红利。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已经围绕自身主营业务,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了广泛投资。 在上游市场,其先后参与的投资覆盖了能源、材料、智能设备到集成电路,下游领域则同时覆盖了充换电、电动车、汽车、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
技术是竞合的关键筹码
在动力电池领域,后来者的实力正在壮大,“此消彼长”会一定程度削弱宁德时代的强势地位,而更具威胁的,是车企在成本压力下,掌握电池产研的趋向和决心。
今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的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了72%,配用三元电芯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这番技术突破让人眼前一亮,随着装载麒麟电池新车揭开面纱,宁德时代已经和极氪、AITO问界品牌成为合作伙伴,现代汽车也计划在新车上采用宁德时代的CTP技术,而麒麟电池正是CTP第三代技术的成果。
11月29日,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在乘用车应用方面,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 宁德时代则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优势互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500公里续航车型,这一续航车型会面向65%的市场。
据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为105.8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项目增多及研发团队扩大,相应支出较上期明显增加。 ”从电池本身到换电、储能业务拓展,再到广泛投资、联动布局,宁德时代正在打一手精细的技术牌,下一盘“广结善缘”的产业局。
来源:南方日报12月2日文章 魏泓泉
请读者注意:本公众号转载这篇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中插图是“ 康桥电池能源CamCellLab ”选入的,原文章没有这些插图,文章有删减。
声明: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 。本栏目信息来源及内容仅作为学术课题研究、技术交流等用途,不作为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仅供分享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