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CamCellLab ", 关注本公众号。
cription-url="https://mmbiz.qlogo.cn/mmbiz_gif/gEBZ3OWAyk5Gia9fsYFy7CSVszp0JHOMDhxMzduFib89d7icQ2u35j5ibV2hPyNent9iaia3CsDbIZW1KHPPo25EhvVQ/0?wx_fmt=gif" data-fileid="100016198" data-ratio="0.5625" data-s="300,640" src="http://img.dahuagong.com/2022-12-03/gvge1xkxne3.jpg" data-type="gif" data-w="480"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outline: currentcolor none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vertical-align: bottom;height: auto !important;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center;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width: 677px !important;"/>
加强标准化引领
“构建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其关键是储能,而这需要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 ”陈立泉说,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二次电池,我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但因其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在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将成为主流。
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支持。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提出,要尽快发布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产业链生态链综合协同发展,支持和引导钠离子电池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此外,要加强标准化引领,继续加快钠电有关产品材料以及上下游相关标准的制定。 ”
加速产业化落地
上市公司的持续布局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国内钠资源占全球储量的22%。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锂资源依赖进口所导致的锂电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问题,有效维护供应链安全。”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在会上表示。
中科海钠相关负责人称,在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方面,公司一期年产正负极材料各2千吨产线已建设完成并运行半年,预计2023年完成二期2万吨正极、1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2024年完成10万吨正极、5万吨负极材料线项目建设。 在钠离子电池电芯产业化方面,2023年公司安徽阜阳产线将扩产至3GWh-5GWh,2024年将与客户合作扩产10GWh以上。
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方面,新宙邦表示,目前已完成钠离子电池吨级生产的工艺开发,钠离子电池新型添加剂和溶剂在江苏翰康和湖南福邦已量产。
来源: 中国证券报 11月30日文章 孟培嘉
请读者注意:本公众号转载这篇文章。
文中插图是“ 康桥电池能源CamCellLab ”选入的。本文标题是公众号修改的,文章有删减
声明: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 。本栏目信息来源及内容仅作为学术课题研究、技术交流等用途,不作为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仅供分享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