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清云智通与梅思安赞助的 2022绿氨技术与市场论坛 将于12月1日在苏州召开。
-
由远孚物流集团战略支持,梅思安赞助的 2022氢能重卡与工程机械产业链论坛 将于12月2日在苏州召开。
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 (阿联酋政府投资基金 )董事总经理兼集团首席执行官哈勒敦·哈利法·穆巴拉克;
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勋爵,以及远景科技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雷等。
据了解,彭博创始人布隆伯格牵头,与其他几位大佬共同成立了一个叫创新经济气候变化科技的联盟(简称:零碳联盟)。
该联盟成立的宗旨是,发现应对气候变化的下一代关键绿色科技并加速其推广应用,以助力国际社会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 联盟最初的使命打算用三年的时间,将绿色科技的规模化时间缩短至十年。
作为联盟的共同发起方,沈南鹏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是这个时代的重要命题,而绿色科技的规模化落地和应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这要求绿色技术投资在2021年超过7500亿美元的基础上,到2025年增加两倍,到2030年再增加一倍。”
换句话说, 到了2030年,绿色投资技术投资将达到3万亿美元。
沈南鹏希望,更多同行者加入进来,从关键领域前景分析及有效输出解决方案等实际层面入手,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合力,为打造‘零碳’世界贡献力量。
近两年,沈南鹏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碳中和,并表示,“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已经成为红杉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无独有偶,高瓴的张磊在创新经济论坛上的另一场活动上表示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高瓴投资的重要方向。
在当天的论坛上,张磊还着重强调了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与聚合问题。他认为,和绿色产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或许需要更快速地发展,从而为这一快速增长的产业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供给。
他提出,“是否会出现一些职业学校,把太阳能电池存储安装相关的知识分解成多条30秒的tik-tok视频,用这种方式来培养新产业中的职业工人的技能?”
氢能或成最强风口
根据初步规划,零碳联盟在初期将 专注于解决清洁氢能领域发展的障碍 。
对此,沈南鹏认为,氢能的巨大价值虽然有目共睹,但如何推广使用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甚至成为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用风能、光伏制绿氢,再制成便于运输的绿氨,在这个过程中价格锁定和长期协议达成非常困难,影响了大规模的生产和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寻找产业和金融解决方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集团企业可以迈出更大的步子,他们可以提供更加多样的资金支持。”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在15日举办的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关于氢能的全球合作发展也形成了共识:全球绿色氢能合作空间广阔,中国也将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与各国在技术创新、绿色氢能贸易、标准规则等方面的开放合作。
中国除了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参与氢能相关技术、材料装备的联合研发和协同创新之外,还将加强在氢能基础设施、储运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开放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等。
国内头部机构早已扎堆“碳中和”
我国于2020年9月份在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达峰”时间表,“双碳转型”目标提出之后,以“双碳”为核心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因此,2021年,也被誉为我国“碳中和元年"。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完善绿色标准体系。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职能”“五个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在一系列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绿色金融迎来爆发式增长。
围绕碳中和的产业投资基金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2020年7月,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成立,注册资本885亿元,这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该基金已于2021年10月完成首支基金产品备案,正式投资运作。
2021年1月,由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东方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在京签署合伙协议。该基金总规模100.2亿元,主要投向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
2021年3月,红杉中国和远景科技集团宣布,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向世界最多领先科技企业为主、打造零碳新工业体系。
20221年5月,春华资本宣布发起成立一支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基金。春华资本称,该基金将围绕零碳行业的四大零碳关键环节——新型能源、能源存储和传输、终端应用、新业态/新技术的优质投资机会,进行布局并发掘在各个产业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这是我国第一家集突破性科技创新与成熟度高的产业两者为一体的碳中和基金。
几乎在春华资本宣布100亿碳中和基金成立的同时,浙江省首支以“碳中和、新能源”为主题的县级母基金也在浙江永康市宣告落地,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该基金将作为永康市“基金+招商”方向的重大资本运作平台,协助永康市打造包括锂电池、储能电池、光伏、氢能等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集群。
此外,由豫资朴创担任管理人的开封市豫资平煤双碳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总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开封市碳中和领先科技企业、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2022年5月25日,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带着七大“能源巨头”,宣布订立合伙协议,在内蒙古落地百亿基金。
2022年6月16日,高瓴也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支人民币上市暨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第一次关账的消息,并在南京市建邺区落地。预计高瓴人民币碳中和产业基金总规模将超过40亿元。
作为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领先咨询机构,亚化咨询推出了 《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月报》(付费版) 。包含以下信息:
《中国 绿氨 产业链年度 报告2022》
绿氨技术与市场论坛2022-会议日程 |
氨分解制氢技术 —— 巴斯夫 (已定) |
绿氨产业发展前景与面临挑战 —— 厦门大学 (已定) |
光热催化氨裂解制氢直接驱动氢燃料电池 —— 河北大学(已定) |
低温高效氨分解制氢和提纯一体化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已定 ) |
电化学氮还原(NRR)合成氨技术 ——北京化工大学 ( 邀请中 ) |
全球氨燃料投资展望 —— 毕马威中国 ( 已定 ) |
先进绿氨合成催化剂技术 —— 科莱恩( 邀请中 ) |
绿氢和绿氨标准、认证与全球贸易 —— 必维集团 ( 已定 ) |
绿氨项目综合解决方案 —— KBR ( 邀请中 ) |
氨燃料电池技术最新进展 —— 福州大学 ( 邀请中 ) |
氨燃料船舶动力技术及标准 —— 挪威船级社DNV ( 已定 ) |
托普索 绿氨项目与技术进展与规划 —— 托普索 ( 已定 ) |
我国绿氢合成氨发展基础与路线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已定 ) |
绿氨技术开发与实践 —— 凯普索工程有限公司( 已定 ) |
新型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产业化 —— 福州大学 ( 邀请中 ) |
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 已定 ) |
德西尼布绿氨技术与项目进展 —— TECHNIP( 已定 ) |
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 —— 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已定 ) |
氢-液氨转化制氢能量存储与转化路径 ——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邀请中 ) |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 清云智通 + 四川大学( 已定 ) |
氢能重卡与工程机械产业链论坛2022-会议日程 |
佛山飞驰氢能重卡产品与应用介绍 —— 美锦能源佛山飞驰汽车(已定) |
氢车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已定) |
氢能重卡和工程机械竞争力分析 —— 三一 集团 (已定) |
氢能重卡示范应用与技术创新 —— 轻程(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邀请中 ) |
氢能重卡在钢厂清洁运输中的探索及思考 —— 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 已定 ) |
上汽在商用氢能重卡领域的应用及规划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 已定 ) |
氢能叉车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 —— 天能集团 ( 已定 ) |
氢能交通运输政策和标准展望 —— 德勤 ( 邀请中 ) |
氢能重卡创新与实践 —— 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已定) |
氢能重卡商业化尝试 —— 清能股份 ( 已定 ) |
氢燃料内燃机产业化进程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邀请中 ) |
氢燃料内燃机研究进展 —— 北京理工大学( 已定 ) |
新型分布式驱动液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设计、分析与验证 —— 清华大学( 邀请中 ) |
先进火气仪表系统助力氢能源的安全应用 —— 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已定 ) |
杭叉集团氢能叉车的发展与展望 —— 杭叉集团 ( 邀请中 ) |
氢能超级重卡工程设计与批量生产 —— 上海集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已定) |
商用氢燃料内燃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潍柴集团 ( 邀请中 ) |
氢能重卡应用示范的经济性分析和商业模式探讨 —— 新奥集团 ( 已定 ) |
物流行业对氢能重卡的需求与展望 —— 远孚物流集团( 已定 ) |
氢能重卡自动驾驶技术与市场应用 —— 深兰科技( 邀请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您有意向 演讲/参会/赞助 ,欢迎您尽快与我们联系:
张经理17717607595 (微信同号)
扫码添加张经理微信